央企高管职务消费货币化应当笃行——政策启动之际的冷思考
李富成
【全文】
北大教授周其仁近日连称,“我国公务员收入确实偏高”,并自我解嘲地称其大作“反响很大”——骂声一片的负面反响。其实,这哪里是他观点本身的问题,试想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持偏高、中等或者偏低的观点,孰能善终?这似乎就是当下中国网络空间的时代特征:互联网大大降低了从私人思想到公开文字转化的边际成本,也好像剥去了任何“真理”身上挂着的最后一丝神圣——言责旁落,恶评泛滥,网路世界似乎完全成了一个新人类宣泄对真实世界不满的异度空间。
现在好了,聪明的公务员网民不必再跟周教授的拥众空费口舌了——其实这些拥众也未必心悦诚服于周其仁,而只是在彼时彼刻,这样的观点更便利他们酣畅淋漓地发泄而已,一句话,观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只要提醒大家看看刚刚浮出水面的“职务消费货币化”,就可以等着瞧好了:可不是,这下子中央企业负责人的收入才真是偏高了,不用动脑子就能把这与“化公为私”、“变相加薪”等联系在一起——这可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而且从一开始就火药味十足!
言归正传,货币化可以说是带着我国改革与转型特征的时代新词。而职务消费货币化,就是国有企业一改职务消费实报实销的传统供给制,将核定的职务消费限额,以货币的形式发放到个人,企业管理人员以之支付某些职务消费项目,超额自负,结余自留。
尽管仍有下岗职工度日如年,仍有贫困子弟望学兴叹,仍有农民工讨薪无果泪涟涟,但是正如本文副题所示,基于冷静的思考——既不是一味地鼓与呼,也不是当头棒喝或者泼冷水——不得不说的是,一码是一码,这个货币化政策尽管实际上会提高央企负责人的收入,但是仍有其不可否定的经济理性,我们不能否认有关部门出台这一政策的良善初衷。
从科斯以来,西方的制度经济学家就通过描绘一个没有交易成本的乌托邦的方式,来提醒交易主体与建章立制者,谁忽视了交易成本无处不在的现实,谁就会毫不例外地受到应有的惩罚。交易成本的存在决定了,产权永远不可能得到完全清晰的界定,只有在界定成本小于所带来的价值的范围内,产权才会得到界定。人力资本与人身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金钱资本雇佣劳动的经济模式,而对管理层与劳动者是否支付了合格适量劳动力的监督,也只有在监督成本小于收益的情况下,才有其合理性。这个原理已经在《产权的经济分析》中被巴泽尔用来说明,为什么奴隶主和老鸨会允许奴隶和妓女为自己赎身,也未尝不可以用来说明央企负责人职务消费货币化的经济理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