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乡土社会现代化背景下构建法治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在我家乡有扫墓的习俗,每年国庆日本姓氏的(约有四百多人),到老祖宗墓前献上祭品以表敬意。无论是在家忙农活,抑或出外打工、经商、学习,不管身处广州、深圳或东南亚加拿大澳洲都会赶回来,到墓前捧一钵土洋洒向蔚蓝的天。

一般人出门在外,能遇见同乡便回备感亲切欣慰,三两白酒话家乡。家乡是他们的根,洋洋唐诗就有过半为怀乡所作。

中国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著述甚丰不一而足。本文仅参见费孝通《乡土社会生育制度》、费正清《观察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1840-1985》、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与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见高奇等著〈走进中国哲学殿堂〉山东大学出版社,第35-46页

管后来玄学衰落,儒教,道教与佛教俨然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后来的宋明理学即为三教融合的产物。在任何时候(即使在当代),儒学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至于儒教是否为宗教,存在争议,本人认为儒教至少不具备西方意义上宗教诸多要件.

国学大师梁漱溟总结中国文化有六大特征:一,广士众民;二,多民族同化融合;三,年祀久远,相承勿替;四,国强而不知其源;五,社会历久不变,文化停滞不前;六,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见《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10-13页

这恰似鲦鱼效应。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有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部分革除后,次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却仍象从前一样盲目追随。这种现象便是动物学家霍斯特提出的“鲦鱼效应”。

有报道认为以善的名义实行暴力正是文化大革命的特征。参见费正清《观察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208页

轨时期,最大的变化就是文化的变化!文化变化是社会问题丛生的根源。具体参见康树华张小虎主编《犯罪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28页

中国现代化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或更早,而在当代无疑是最深刻的。现代化至少在两个程序里进行,亦即俗世化和革新,而中国的现代化的演变经历无数痛苦历程。一方面中国文化必须在挣扎里痛苦地抛弃若干障碍现代化的文化要件,在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必须调整其机能来吸收若干新的文化要件。详见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 第443页、 第393页。

勤劳厚实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贡献了泪水,血汗甚至生命,以极廉价的劳动力创造了无数个奇迹,而劳资矛盾却非常尖锐。在这个陌生的他乡,人的依恋感减弱,彼此非常冷漠。年长的尚能按捺孤独与空虚,年轻的就可能是个动荡因素。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