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克格尔的国际私法“利益论”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正如利益法学派一样,克格尔所认为的“利益”,诚如弗莱斯纳所评价的一样,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一定的非现实性,不容易把握,这也是他的国际私法“利益论”在德国国际私法实践中发挥作用有限的原因。另外,国际民商事关系是复杂多样的,牵涉到各个方面,仅靠利益分析一种方法并不能解决法律适用的所有问题。
【注释】 吕德里茨:《克格尔与德国国际私法》,载于《拉贝尔杂志》第46卷(1982年),第475页(Lüderitz, Gerhard Kegel und das deutsche internationale Privatrecht, RabelsZ. 46 (1982), S. 475)。 Gerhard Kegel, The Crisis of Conflict of Laws, 112 Recueil des Cours (1964-II). 克林克:《克格尔——70岁》,载于《比较法学杂志》第81卷(1982年),第327页(Klinke, Gerhard Kegel–70 Jahre, ZvglRWiss 81 (1982), S. 327)。 吕德里茨、施罗德主编:《庆祝克格尔文集》,1977年(Lüderitz/ Schröder(Hrsg.), Fesctschrift Kegel,1977); 穆西拉克、舒里希主编:《庆祝克格尔七十五华诞文集》,1987年(Musielak / Schurig (Hrsg.), Festschrift Kegel zum 75. Geburtstag, 1987); 克吕格、曼泽尔主编:《亲爱的朋友克格尔》,2002年(Krüger / Mansel (Hrsg.), Liber Amicorum Gerhard Kegel, 2002.) 赫克:《利益法学与对法律的忠实》,载于《德国法学家报》第10卷(1905年),第417页及以下(Heck, Interesen- jurisprudenz und Gesetzestreue, DJZ X(1905), S. 417ff.) 赫克:《冯·巴尔第二版〈国际私法的理论与实践〉书评》,载于《商法与经济法杂志》第38卷(1891年),第311页(Heck, Buchbesprechung der 2. Aufl. von v. Bar’s Theorie und Praxis des internationalen Privatrechts, ZHR 38 (1891), S. 311) 翁格勒:《国际私法中的一般法律原则及其冲突》,载于《公法杂志》(1943/44)(Wilhelm Wengler, Die allgemeinen Rechtsgrundsätze des IPR und ihre Kollisionen, ZöffR 23(1943/44) );茨威格特:《国际私法中的第三学派》,载于《庆祝拉沛文集》,1948年(Konrad Zweigert, Die dritte Schule im IPR, FS Raape, 1948);拜茨克:《国际私法的方法论探究》,载于《庆祝斯蒙特文集》,1952年(Günther Beitzke, Betrachtungen zur Methodik im Internationalprivatrecht, FS Smend, 1952) 克格尔:《国际私法中的概念法学和利益法学》,载于《庆祝雷瓦尔特文集》,1953年,第259-288页。(Gerhard Kegel, Begriffs- und Interessenjurisprudenz im internationalen Privatrecht, Festschrift Lewald, 1953, S. 259-288.) 同注引文,第259-261、266-269页。 同注引文,第280-288页。 克格尔:《国际私法》(第6版),第80-82页(Gerhard Kegel, Internationales Privatrecht, 6. Auflage, 1987, S. 80-82)。 克格尔、舒里希:《国际私法》(第8版),慕尼黑贝克出版社,2000年,第116页(Kegel / Schurig, Internationales Privatrecht, 8. 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0, S.116.) 同注引文,第274页。 同注引书,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