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中的刑事政策思想
郭永园
【摘要】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在诸多的领域内多有所建树,同样在“刑事政策”领域虽然没有做过专门的论述,但是有许多的闪光点。本文拟就毛泽东刑事政策的产生背景;其刑事政策的主要思想,包括 :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指导思想,对犯罪相关问题的论述,狭义的刑事政策思想,刑事政策的功能,刑罚制度的建立(包括劳动改造);它对现今的指导意义作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毛泽东;刑事政策;意义
【全文】
“刑事政策”一词学术界认为是有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于1803年提出的,,指出刑事政策国家据以与犯罪做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刑事政策是立法国家的智慧。其后,又有了刑事政策的狭义说和广义说之争。主要是法中刑事政策和刑事政治(或曰:治道的刑事政策)之别。刑事政策在中国是个舶来次,20世纪80年代才在一些教科书中出现。而毛泽东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是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争取民主自由,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形成,发展的。是毛泽东革命思想的组成部分。不可能是在某一种刑事政策的概念下进行的论述。如果从狭义的角度考证毛泽东的刑事政策思想很难获取其精华。应从广义的角度,应从治道的角度去论述毛泽东刑事政策思想——国家与社会记据以与犯罪做斗争的惩罚措施的总和。这样不仅能够从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层面接读,而且也有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视角去控制和预防犯罪。
一 毛泽东刑事政策思想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中的刑事政策思想包括在革命根据地,抗日边区政府,解放区及建国后,重要是在建国后。换言之,毛泽东思想中的刑事政策思想主要是在军事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形成发展的。这也决定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刑事政策思想中阶级斗争的思想,阶级专政,团结人民味道极浓,这些都是从政治军事阶级斗争角度出发,缺乏从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考虑。这也是毛泽东思想中的刑事政策思想的局限性。
在国际矛盾,国内斗争突出的情形中,尤其是建国后外面临着以美国为首资本主义阵营的层层封锁,挑衅甚至是战争的威胁(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内部面临着各种没有肃清的敌对势力特务分之和各类的反共组织,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居台湾一隅的国民党势力气焰嚣张号称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要反攻大陆,潜伏在大陆的反共势力也明目张胆地进行破坏活动,反对新生政权,致使国内局势混乱,社会秩序紧张。除此之外,由于当时进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其他经济所有制的阶级阶层以及个人在强大大国家力量推动下,对自己利益的丧失所产生的不满情绪暂时压抑,但是不过是短期的蛰伏。随着其他部分矛盾的激化,这部分蛰伏的矛盾就开始显现了,并与反华反共势力对新生的政权形成合力冲击,更加剧了当时社会一时的动荡和冲突。因而,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犯罪在一定意义上说都与当时的政治斗争与冲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与国民党残余势力达成“默契”,或卷入其中,或直接反对、妨碍新中国的建设。毛泽东在此情形下,从政局稳定巩固新生政权的角度出发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并将犯罪分为反革命犯罪和非反革命犯罪,并认为前者是敌我矛盾,后者是是非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从而将对新生政权构成威胁的“犯罪”确定为重点镇压的对象,采取急风暴雨的运动式方式,是客观形势所迫,同时又是为维护和巩固新生政权所需,纵然是在情理之中,但是对以后的法制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