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序号  单位  姓名 著作引证合计  论文引证合计 
  1  社科院  梁慧星  776   132 
  2  人民大学  王利明  721   118 
  3  北京大学  陈兴良  521   133 
  4  北京大学  朱苏力  456   164 
  5  社科院  郑成思  494   97 
  6  政法大学  江 平  313   94 
  7  北京大学  沈宗灵  605   70 
  8  北京大学  贺卫方  349   81 
  9  北京大学  罗豪才  340   81 
  10  人民大学  赵秉志  357   76 
  11  吉林大学  张文显  581   55 
  12  北京大学  储槐植  164   94 
  13  北京大学  陈瑞华  187   88 
  14  清华大学  张明楷  350   62 
  15  行政学院  应松年  269   73 
  16  法学会  郭道晖  119   111 
  17  文化部  梁治平  401   43 
  18  清华大学  张卫平  112   95 
  19  清华大学  王保树  126   74 
  20  人民大学  杨立新  140   64 
  21  厦门大学  徐国栋  186   55 
  22  社科院  孙宪忠  108   78 
  23  人民大学  江 伟  117   74 
  24  北京大学  姜明安  135   47 
  25  人民大学  高铭暄  499   19 
  26  武汉大学  马克昌  304   36 
  27  上海交大  童之伟  21   105 
  28  清华大学  崔建远  96   75 
  29  政法大学  王名扬  491   3 
  30  武汉大学  韩德培  208   37 
  第二,在培养学术梯队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中,亦即在大学的教授们为那些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学者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所开列的“阅读文献”或“必读文献”中,或者在硕士生和博士生所提交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中,都存在着一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论文严重缺位的问题。换言之,在教授们和研究生的眼中,无论是对于教学还是对于学术研究来说,重要的是那些研究者出版的个人专著和论文集,而不是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所发表的那些学术论文。
  第三,晚近20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版了相当数量“无刊号”的专业性或学术性的连续出版物,这可以说是“学在民间”的繁荣[2]。据论者的分析,这类学术“刊物”大约有500种,每年发表论文约15000-18000篇,而且从总体上看,其学术品位也堪称上乘[3]。在这类学术“刊物”中,其间得到学术界认可的至少有《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学人》、《中国书评》、《论证》、《中国文化》、《学术思想评论》、《中国学术》、《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经济学季刊》、《国学研究》、《原道》、《国际汉学》、《历史地理》等刊物。这些学术“刊物”有着这样两个一般性的特征:一是其学术委员会都由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二是其文稿一般都是长篇大论,学术影响极大。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学术“刊物”不仅没有刊号,而且也很难进入任何“文摘”刊物,更无资格进入类似于“核心期刊”的指标统计系统。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上述现象的存在却为我们思考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情形从另一个维度开放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性问题,即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者把他们撰写的相当数量的重要论文发表在上述不具有指标统计意义的“无刊号”的学术连续出版物上,而其间不乏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换、推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高质量论文。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