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思想的建筑学——与何莫邪教授晤谈记述

  2.中国文学何以无缘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何莫邪属瑞典科学院诺贝尔文学奖中文作品评定专家之一,我们的话题自然也谈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问题。但他对当代汉语文学作了不太乐观的估价。他指出,中国当代文坛缺乏在语言上有创造力的作者。一个好的作者应当是用一种类似复调(pluralphonatic)的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如古罗马的西塞罗,他的文字透现出一种醉人的芳香。在中国当代,只有丰子恺的散文具有这种复调的风格,但可惜仅凭散文还不足以有资格争取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创作上,王朔的作品的文字有创造性,但其缺乏深度。而其他作家就谈不上有文字表达上的创造。国内有人指责汉语作品的翻译影响到汉语原作的语言文化魅力,这的确也是问题之一。但主要的问题还是原创作本身。有创造力的作品不仅有思想的深度,而且还表现在其表达的形式和方法上的独特性。两者均上佳的文学作品是很难寻求的。
  3.是否有一门思想的建筑学?何莫邪说,思想像建筑一样是一种构造。因此,研究思想,就要把思想创造当作一门建筑学来对待。这其中包括对思想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作品出产的程序。没有一个合理构建的思想是很难说是一种思想(或者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讲的,这仅仅是“意见”,而不是知识)。循着他的思路,我提出了“思想硬度”的概念。我认为,在任何一个体系化的思想中必须有一部分是该思想的坚实的内核,它支撑着思想的理路和逻辑。无此内核,一个表面上显得宏大的所谓“理论大厦”将会倾斜。寻找这样一个坚实的内核,对思想构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何莫邪对此论点亦颇感兴趣,表示赞同。
  这一次从晚九点持续到次日凌晨一点的晤谈是令人兴奋的。但给我感受最深、且在过后引为深思的,恐怕还是何莫邪先生关于逻辑之创造力与思想建筑学的观点。
  在我们的学问传统中,不能说没有逻辑(中国的逻辑传统在先秦时期就已见端倪,而且在名家和墨家所治之学里就包含有逻辑学),但逻辑学并不是思想的主流。形式逻辑的思想至少没有形成强势而构成学人的理论旨趣,以至我们的文化人重直觉(顿悟),而反思辩;重个人体验,而反论辩商谈;重经验知识,而反理论知识;重微言大义(甚至空谈玄远),而反推导论证。应当说,这样一种思考传统对我们这些进入“技术时代”的人们来讲,带来非常令人痛楚的后果。可以说,在我们现在生活着的“意义的世界”里,到处充斥着逻辑的语言,——哲学、文艺、经济学、语言学、法学等等,莫不如此,以至于我们如果不懂得逻辑语言,我们就失去了与他人对话的媒介和谈话的机会,话语的沟通将在不久的将来变得愈来愈艰难。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