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基层经济犯罪侦查瓶颈初探
张瑞
【关键词】突破 基层 侦查 瓶颈
【全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既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课题,更是一个亟待完善的现实问题。关于经济犯罪侦查方面的论文、专著、探讨等,数量上看,可谓充足,但真正能够指导实务操作的却不是很多,有的不着重于实质性分析而流于表面化趋势,有的只对实践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作一揭示,浅尝辄止,有的偏好于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缺乏与实战的适度“对接”,有的甚至照抄照搬,老生常谈。但有一点已被各家所形成共识,那就是制约当前基层经济犯罪侦查的瓶颈普遍存在,突破良方何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法律课题的研讨最终目标还是要回到司法实践中来,为便于实际操作及至推动立法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笔者仅结合自身所从事几年基层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实践感受对如何破解基层经济犯罪侦查工作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做一粗浅探析。
一、 从解决经费匮乏之难题为突破口,强化派驻机构的组建
基层经济犯罪侦查机关经费匮乏而影响制约打击经济犯罪业务的正常开展,乃是整个公安机关中存在的共性,财政不拨款,创收没依据,收入无来源,如何破解这一现实难题。笔者以为,应该从经侦部门管辖案件所涉及的行业部门入手,从联手打击经济违法犯罪角度出发,向税务、金融、烟草、盐业、保险、证券、工商管理、技术监督等经济杠杆行政执法职能部门派驻警力,组建联合执法办公室、行业稽查队伍等驻外经侦机构。实行组织上由公安经侦自行领导,业务上受派驻单位垂直指导,案件上双方共同办理。公安经侦派驻常驻警力,给这些执法单位保驾护航,为他们日常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创造便利条件,极大地减少妨碍公务现象的发生,提高行业范围内执法活动的权威性、震慑性;在查处违法经济案件中,涉嫌经济犯罪的,依据<<行政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就地就近及时的移交经侦警力查办,涉及的相关业务知识等方面查证由执法机关协助完成。同时行政执法机关也为公安机关提供了财力保障,因为这些经济杠杆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派驻机构的办案经费(含交通、通讯工具、办公、差旅费用)由他们解决不成问题,更为可观的是联合办案中所处罚的经济收入,可事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好,以一定的分成比例,由派驻机构拨付给公安经侦部门,以此能够调动起双方单位打处经济违法犯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所在大队近年来曾与当地的国、地税及烟草专卖部门采取这种模式,收效是立竿见影。这样,公安经侦部门本身留有少许警力即可,负责接访经侦案件,处理日常经侦基础工作。遇有突发的、上级机关指令的、重大的经济犯罪案件,可由留守警力指挥协调包括驻外警力在内的全部民警参与到侦破案件中来,以保证不影响正常的经侦工作开展。个别外驻机构在执法活动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同样由留守警力再协调全部警力参加办理。把警力分散到外驻机构,并不是削弱了经侦部门的战斗力,相反,凡是易滋生经济犯罪的部位业已成为经侦部门的防控阵地,侦查的前置提升了整体的先发制敌能力。留守的经侦部门只要把外驻机构的考评、调度、指挥、监督等综合性警务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就能保持整体经侦工作的不断档、不失控、不空白。这种模式的运作,其好处有五,一是解决经侦业务不熟悉开展难的问题,涉及专业性难题由相关行政执法机构出面完成,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二是解决民警如何尽快掌握经侦业务的问题,派驻警力长期零距离接触其行业专业,给经侦民警学习此类专业无疑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三是解决了经侦案件线索有限的问题,行政执法专业人员,业务娴熟,经验丰富,掌握和获得第一手案件线索可谓是轻车熟路;四是解决出警不及时的问题,派驻执法机构在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件未移送之前,经侦警力已经自始至终参与了查证的全过程,可在案发的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抓获行为人,有时完全可以起到立案之时便是破案之时的最佳效果;五是解决公安经侦自身经费短缺的问题,通过联合办案所查获收益,直接有效地弥补了公安经侦经费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