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最新发展与立法演进
邱永红
【关键词】证券市场;国际化;最新发展;立法演进
【全文】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为顺应这一时代潮流,我国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从一国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国投资者投资于本国证券市场和本国投资者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二是外国筹资者在本国证券市场上发行上市证券及本国筹资者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发行上市证券; 三是外国证券中介机构参与本国证券业务以及本国证券中介机构参与境外证券业务。可以用“三大国际化”对此加以简要概括,即证券融资的国际化、证券投资的国际化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国际化。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本文试从我国证券融资的国际化、证券投资的国际化和证券经营机构的国际化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的最新发展与立法演进。
一、证券融资的国际化
我国证券融资的国际化包括股票融资的国际化和债券融资的国际化,兹缕析如次。
(一)股票融资的国际化
1、境内企业向境外投资者发行B 股
B股也叫境内上市外资股,是境内企业发行的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和以外币认购和进行交易,专供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买卖的特种股票。[1]B股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背景条件下我国需要获取外汇、我国资本市场需要国际化的产物。1992年2 月第一只B 股“电真空”发行上市,拉开了我国股票市场国际化的帷幕。截至2005 年8月9 日,B 股市场上共有109 家上市公司,流通市值696.82亿元人民币。B 股市场诞生以来,曾受到海外投资者的普遍关注,出现过非常活跃的局面。管理层和有关方面为搞活B 股市场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使得相对平淡的B 股有了转机,但由于B 股市场是外资股市场,市场本身容量不足,加之境外投资者不同于内地投资者的投资观念,与A 股市场相比,B 股仍然不是很活跃。尽管如此,B股这一有中国特色的股票种类,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筹集到了一定量的建设资金,更重要的是它开辟了一条在外汇市场没有放开情况下通过股票市场筹集外资的新渠道,它把企业推向国际市场,把境外投资者引入中国证券市场,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先驱。
2、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
(1)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基本情况
1992年9月10日,华晨中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内地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 1993年内地10家国企试点在香港交易所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集资,掀起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浪潮。14年来,我国大量企业在香港、美国、新加坡以及境外其他市场首发或买壳上市,形成了强大的海外上市兵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香港、美国、新加坡三个主要海外上市地共有265家中国企业上市挂牌,总市值达3492.04亿美元从海外上市的发展阶段看,以香港为例,经历了三个高潮,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1997年是一个高潮,上市家数和首发额达到阶段性峰值,分别为27家和714.32亿港元;网络热潮破灭的2000年也是一个阶段峰值,上市家数和首发额分别达到8家和964.91亿港元;2001年后进入一个更加持续增长的阶段,2004年上市家数和首发额分别达到24家和553.51亿港元,这一轮海外上市热潮还将持续下去,何时达到本阶段的高峰还很难预计。从海外上市融资额看,以香港为例,1993年以来,我国内地企业在香港的总融资额在1997、2000和2004年三年分别超过国内股市融资额,我国内地企业12年合计从香港融资8590.10亿港币,相当于9105.5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内地股市8958.32亿元的融资额。总之,无论从股市总量和流量上看,内地资本市场在我国内地企业集资方面已经处于劣势,被香港市场全面赶超。如果包括美国、新加坡等地的海外上市情况,我国内地资本市场被边缘化和空心化的程度更加明显,应引起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