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传统文化缺陷及其在近代所受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1、儒家文化的缺陷
  (1)愚民政策。孔子明确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就为后来历代封建统治者(包括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推行愚民政策提供了思想依据。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经义决狱”的法律实践则禁锢人们的行为,使之不得偏离儒家伦理规范。后来的科举与八股文,使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脱离现实、皓首穷经、盲从迷信、思想僵化。纵有少数“智者”,也是要不然像嵇康那样遭杀身之祸,要不然似陶潜那样寄情山水,或者学郑燮“难得糊涂”,根本无法担当“公共知识分子”之重任,维护社会最后的良心。而广大民众从一出生下来就受者连续不断的愚弄。佛教文化的传入,并没有改变儒学思想中的这种缺陷,而是为统治者提供了新的愚民花样。
  (2)超伦理主义。宣扬“三纲五常”,主张崇古尊经,提倡中庸之道,反对革新与革命,禁锢人们的思想。而对女性,则更是从思想上、身体上(包括脚上!)进行禁锢和摧残。
  在这种违反人性的超伦理主义文化土壤里,即便没有外来侵略与国内动荡,使封建经济相当的发展,是否就真的能孕育出“从身份到契约”的诉求、进而产生个体权利意识、渐次走上法治道路,实在是一件令人怀疑的事情。
  (3)天命论与反科学主义。宣扬“天”至大,“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违”等,从理论上否定科学的价值;另外,仇视科技成就,认为那不过是“奇巧淫技”,主张“以奇巧淫技以惑众,杀!”,如此,长期阻碍着人们对科技的探索与自然科学的发展。
  (4)反民主的政治观。尽管孔子、孟子著作也不时出现“仁义”一类的词语,后世政治家如魏征等也强调“水可载舟,水可覆舟”,肯定民众的工具性力量,但由于儒家肯定了“君权神授”与愚民政策的合理性,肯定了绝对专权、法自君出、刑不上大夫这种封建政治思想与制度的合理性,因而它不可能真正包容作为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民主思想的。也正是由于儒家这种思想的根深蒂固,因而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史上,农民起义的最好结果也只是新旧王朝的更迭,并无民主思想的演进与政治制度的创新。
  2、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特点
  陈晓明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具有封闭性、求同性、直观性、超稳定性、亚节奏性的特点。[12]这些模式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由封闭性向开放性、由求同性向容异性、由直观性向逻辑性、由超稳定性向动态多变性、由亚节奏性向快节奏的转向。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