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宪法解释与宪法论证
在某一个宪法规范中,某一
宪法概念可能其内涵并不确定,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涵义,到底选择哪一种,如果不加论证,那只能是“我确信”,是主观的臆测,而缺乏说服力。在选择某种意涵时应该说明理由。因为“我认为”,或者说“我知道”经常表示这样的意思:“我有正当的理由支持我说的语句。”[14]这里可能就涉及到语义学、解释学和法律论证理论之间的关系。语义学上的探求,只能说明法律所使用的文字的文义所在,而无法说明该规定的规范意旨所在。探求文字规定的意旨所在的,是解释学的功能。只有解释学上的探求才能充分考虑预先储藏于该规定上的价值。[15]在“法律”篇中,基本上是综合运用了语义学的和解释学的方法。有学者认为,“法学的对象是法律;法学的方法是阐释和论证”。[16]解释和论证本身是有关联的,两者不可偏废。法律论证理论,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物。就德国而言,目前就存在着规章的论证理论、理解的论证理论和经验的论证理论三种认识旨趣。[17]笔者在这里冒昧揣测,它就是要在某种程序中探求符合理性标准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决定,也就是说,其所追寻的目标可能仅仅在于提问:“到底什么叫‘在现行有效法秩序的框架内符合理性地作出决定’?”[18]解释学和法律论证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重合之处的,它们基本上都是以现行法为前提,为法的适用提供依据,其方法也有较多的相似性。但是,法律论证理论更强调论证的过程,例如要通过符合一定规则的程序——诉讼、仲裁等来进行;更强调就某个问题获得共识,例如就某一论题进行充分而平等的辩论,最后达成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意见;更强调论证过程的理性,例如它甚至对解释适用中的大前提是否合乎理性、最后的涵摄是否合乎理性进行论辩。当然,“某些事情事实上是不受怀疑的,这一点属于我们科学研究的逻辑”。“某些命题不容怀疑,好像就是这些问题和怀疑赖以转动的枢轴。”“如果我想转动门,就得把门轴固定下来。”[19]在
宪法文本研究中,
宪法文本本身可能就是这个门轴,是不容怀疑的,这是
宪法解释和论证的前提。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解释和论证还是有差别的,我们在解释某个
宪法概念的内涵时,应该注意该种解释的论证。这样才能使某个
宪法概念的具体化解释更符合理性的要求,更为多数人所接受。实际上,这里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之中,即抽象的解释和具体的适用。在抽象地进行文本语义的阐释,很难进入论证的过程。因为
宪法概念的语义阐释,它不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也可能不是针对某一宪法规范的,而是抽象地考察整个
宪法文本,指出某一
宪法概念在整个
宪法文本中可能的内涵。如果在此之后,它还继续着重指出某一宪法规范中所使用的
宪法概念究竟是什么样的内涵,那么必然要涉及论证、证立的问题。它可能就要进行历史、学说、规范、判例的旁征博引,进行纵横捭阖式的说理论证,以说服人心,赢得一致认可。
(四)打开规范文本的天窗,接纳
宪法正义的阳光
虽然说
宪法概念自身不会发挥自我能动性而创造出宪法规范乃至
宪法文本来,但是
宪法概念毕竟是宪法规范乃至整个
宪法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宪法规范的人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创造性地”解释某一
宪法概念,乃至影响某一宪法规范的适用。如此,鉴于
宪法自身的政治性和基本性,某一个
宪法概念的解释就可能涉及到比较重大的决策和架构。为了保证具体化的合宪性和正当性,
宪法概念的认知可能还是需要一个更高的指导。为了避免落入概念法学的泥沼,我们需要打开规范文本的天窗,接纳
宪法正义的阳光。当然,在实证法之下,我们并不需要从自然法当中来寻找价值的依托。自然法的基本理念应该在
宪法中被实证化了。[20]
宪法本身即具有着完整的价值体系,我们需要有那种“反求诸己”的自觉。然而,反求诸
宪法首先就需要方法论上的觉醒和法律学的功底。如何能将自然法的理念输入
宪法之中?如何将
宪法正义的阳光普照到个案之中?这需要法学的技术。合理地运用
宪法原则可能就是这种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因为真正能体现这种价值的主要还是那些
宪法的原则。需要说明的是,
宪法正义是认知
宪法概念乃至整个
宪法文本的最高指导。“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a Protean face),变化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21]正义人言人殊,然而,
宪法正义则相对确定,它以文本的形式固定在
宪法之中。
宪法原则即是一座承载
宪法正义、沟通
宪法文本和
宪法正义的桥梁。在具体化
宪法概念中,需要注意这些
宪法原则的指导,而不能偏离整个
宪法文本。把握
宪法原则的指导,就能把握
宪法的精义所在,就能使具体化获得一种进步性和稳定性,因为
宪法原则承载着
宪法正义,所以能获致进步性;因为
宪法原则事涉根本,故而能获致稳定性。真正能框住或稳定
宪法结构的,就是那些
宪法原则。
宪法原则又可以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宪法的精神和目的要通过
宪法的基本原则来体现,
宪法的基本原则决定着具体原则和基本制度的设计,具体原则和基本制度又决定着具体制度和规范的设计。
宪法原则可能并不直接体现为
宪法条文,需要适用者去发现和阐释。要有
宪法原则的解释,然后从这个原则出发,研究具体的规则和概念,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争议,也不必始终回到讨论的原点才能解决具体的问题了。在具体化之后,也要接受
宪法原则的检验。当然,目前从
宪法概念入手研究
宪法文本,研究者在研究中也不应忽略
宪法原则的指导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