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停滞或倒退,怎能打住巨量的消耗?民主是低级追求的渊薮,没有集权和专制,怎能遏制沸腾的欲望?既不能前瞻又不能后顾、只图眼前利益的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要用发展去毁灭发展、用民主去毁灭民主、用人权去毁灭人权,走上自掘坟墓的不归路。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谁能救!
房龙曾经做过精确计算,用一个长、宽、高各半英里的箱子可以把全世界二十亿人装进去。他想象这箱子从科罗拉多大峡谷扔下去,只听得轰隆隆卡嚓嚓最后匍然巨响,“一切终归沉寂,诸事过眼成空”,一个世纪以后大约就是现在,那里会有一个绿色植被层层覆盖的青冢(房龙:《人类的家园》)。假如我们真给房龙三个箱子把世界六十亿人都给他送去,科罗拉多大峡谷会留下三个青冢,而地球将出现这样的境况: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渐渐合拢——阿尔卑斯、乞力马扎罗的雪重新覆盖——所有河流都渐渐变清——濒危物种重又生生不息——森林、湿地、草原绿茵茵地四处扩散——海洋和天空更加湛蓝——一个焕然一新的地球生机勃勃。
毋庸置疑,一个没有智慧加欲望的地球,万物都在规律之中竞自由,一旦有了智慧和欲望、有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生态平衡就一定会被打破——反社会反人类离经叛道了。但是,如果不仅希望有一个和谐社会,而且希望有一个和谐地球,希望子孙后代的幸福能够多一些保障,不妨丢掉利令智昏的经济观点、也不妨丢掉曲意逢迎的政治动机,作以上简单的设想。
晚清时候,西南边陲一条驿道上的三岔路口,一个西方青年和一个留着长辫的中国老者走到一块。青年拿出照相机和照片,不无炫耀地向老者推介西方最新的文明,老者拿过照相机和照片摆弄了一阵,淡淡地说:这不是什么文明,一个好玩的玩意儿罢。
一个好玩的玩意儿不是文明?老者留下了一道世纪思考题。
不知道这老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在另外一个老者那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他的身影,这就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李聃。不知道老子在当时最大的图书室里阅读过什么,但是他的言论影响了以后很多代文人官僚皇上甚至百姓的思想和行为。
“道”的理念认可了客观规律的存在,“无为”思想表达了对规律的顺从。“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排斥了智慧和物欲,“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告诫有食既可,不要贪图享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讲述了认识和尊重规律,依道而行才能平平安安,“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处……不得已而用之”厌恶穷兵黩武,而一段“小国寡民……民复结绳而用……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主张回归自然,道出了老子看人类的最后结论和意见。
有一天人们会感受到老子的先知,人类要么回到原始社会与自然共存亡,要么在资源危机中作孽暴毙。没有更多资料考证老子思想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但是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表明老子思想不是凭空产生而存在历史渊源。那个时代执古之道而知古始或许是一种普遍认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人类能够对抗大至无形小到无踪的“道”,不象现在人类成了骄横跋扈的主宰无往而不胜,谁要反对进步反对现代化简直就是精神错乱。做图书管理员兼思想家的老子,有其职务之便接触大量历史资料,特别是连接夏商周断代甚至更远的那些未知文化积累,人类从远古得到的天灾人祸教训或许历历在目。
后世的皇上和学者没有执行老子的规划,他们既没有结绳记事也没有任盗心泛滥,而是把欲望和智慧圈定在自然经济的田地之中。
“圈地”是一项宏大的历史工程。这个过程中,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为理论先导和实施依据,在政治与文化紧密结合神形合一的统治模式下,采取专制统治、宗法路线、重农抑商等长期政策,将东方这块黄土上无数人的欲望约束了两千余年!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孔子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孔子时代正值人类历史最重要的转折时期,铁器的大规模开发运用使生产力迅速提高。在我们的西方,海盗和游寇用愚昧和利剑结束了古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的进程;在中国,也出现人性分裂、欲望膨胀、道德堕落和摆脱千万年形成的生活秩序的社会倾向,即所谓“礼乐坏崩”。孔子企图扭转当时的局面,在鲁国从政后又历时十三年周游列国,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其政治主张“克己复礼”、“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由于冲撞执政者利益没有得到采纳。于是,孔子潜心问学终身致教,读《周易》“韦编三绝”,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带学生三千高足七十二,以“仁道”和“天命”为中国传统文化作了系统整理、定位和奠基。
春秋二百九十五年之中,三十六名国君被杀,五十二个封国被灭,战争和流血充斥了整个时代。其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烈地刺激着人类欲望的增长,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严重破坏。激烈的社会动荡引起意识形态领域的广泛关注,从孔子到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一大批文化人分别在哲学、政治、经济、逻辑、军事、外交等领域各展所长,各种思想流派不乏分歧。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天道和仁道,除了认识深浅外没有本质的异议,即便与儒家最为对立的墨子,在反礼教秩序宣扬人本思想的时候,也承认“兼相爱”是因为“顺天意”,法家力排礼教其实是以严刑峻法贯彻天道仁道。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表现出遏制欲望、维护秩序的强大思想力量。我们得庆幸在铁器时代没有遭遇海盗和游寇,国家没有陷落在没有文化的种族统治之中,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唯一比较系统周全的原始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使我们今天能够见识两种文化的殊死搏斗。春秋战国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内涵进行了系统整理,改变了精神文明标准并且强化了精神文明追求。战乱停息之后,强大的思想道德约束和专制统治迅速实施,使得本应在那个时代出现的物质第一和个人本位思想始终没有萌生,欲望的烈马尚未现形便被套上了牢固的笼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