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全部社会活动就是在欲望的驱使下,为资源的取得和分配实施各种行为,人类行为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国家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任务,是通过规范人类行为调控人类欲望,不断解决这两个基本矛盾。各类社会规范的产生和施行决定于思想文化,例如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就会制定和实施打击剥削行为的政策和法律,遏制对“剩余价值”的欲求。
因此,人类生活和社会运动的三要素是资源、欲望和文化。
资源是相对不变的恒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能够供人类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欲望则是可以增减的变量,可以通过对文化的选择和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进行调节。如何调控社会整体的物质欲望,使其保持与资源供给的平衡,就成了人类文化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由于资源有限,调控不同社会主体的物质欲望实现合理资源分配,则是人类文化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资源有限、欲望自发、文化能动是这三要素的基本特征,基于文化品质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表现出不同能动作用。
《山海经》实际上是一部资源全书,行文中特别是海经的描写,表明记载的内容很可能在文字产生之前就已经流传,反映出对海内外资源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尧舜时期官制中就设立了山虞和泽虞主管资源(至隋朝以后才逐步取消),并实行封山禁渔的政策,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节俭观念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基于朴素的资源有限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限制欲望,并通过伦理纲常实行不平等的资源分配,用压制欲望的办法适应资源状况。西方人在十五世纪才欣喜若狂地发现新大陆,所到之处莽撞而肆无忌惮地开发资源,在他们的观念中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地球无边无际资源无穷无尽,总会有新大陆不断发现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需要做的就是发展生产征服自然让所有同伙幸福。因此,西方文化在整体上放纵欲望无视资源有限的问题。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公平瓜分资源,从希腊哲学到文艺复兴,反反复复全是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于是有了天赋人权契约自由和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
经济发展使资源有限渐渐成为社会共识,鲍尔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循环经济概念时,这样比喻:地球好比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两者的共同特征都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殆尽,就会毁灭。
但是很长时期以来,各国官方对资源有限还是无限?可以支撑世界经济发达到多大规模?资源链一旦断裂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回避。强权国家通过掠夺他人来保留自己的资源,但这是一条走不下去的路。于是,推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就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虽然循环经济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局部的经济循环依旧是对生态大循环的破坏,始终不能弥补地球资源的现代化消耗,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这就使“可持续发展”前途渺茫。
一方面是不断增强的欲望,另一方面是日益减少的资源。这是明明白白摆在面前的事实,也是工业化、商业化和民主政治的结果,归根到底是物质第一的西方文化的必然结果。西方文化打开欲望的闸阀解除拘束,以工业化提供手段、商业化敷设途径、民主政治建立保障,使人类失去节制的欲望不断实现。正如一个企业的广告: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换句话则是:欲望有多大,我们就能搞多大。其实,鲍尔丁讲述的是一个清楚的事实和一个浅显的道理,任何人都能够理解多数人都愿意照办,还会有不少人愿意降低生活标准以节约资源,美国总统也明白为了石油杀人放火并不道德才去找民主人权理由。但是,在一环扣一环的市场经济系统中,所有环节都不能停止运行否则系统就会崩溃,所有人都困于利益的铰链失去了自由。经济人在激烈的竞争中逆水行舟容不得丝毫松懈,文化人为了从受众口袋弄出钱来机械地出售灵魂,最典型和无奈的是各国领袖和政要,为了赚取选票和支持率他们不得不腰挎国家机器、率领人民不遗余力地夺取资源。
在工业化、商业化、信息化条件下,四分之一人口生活的现代化(链接资料),已经使地球资源捉襟见肘。如果全球化实现,如果全世界都达成现代化并且继续发展,毁灭性的世界性资源危机将不可避免。
鲍尔丁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是,他们一如既往地把目光盯着资源,文化的熏陶注定了他们很难反躬自省从人类自身寻找原因。思想家的眼界开阔得多,比鲍尔丁大几十岁的罗素曾经对中西文化结合寄予厚望,“中国的文化问题,不论对于中国还是对于全人类都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罗素:《中国的文化问题》),“近二三十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一些著名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了东方,转向了中国”(汤一介:反思中的西方学者看中国传统文化),西方人看中国有时候不失睿智。但是,当他们没有智慧选择文化的时候,本能地创造了走向物质的再生文化,当他们有智慧选择文化的时候已经身不由己。就算他们进行高层次人文思考悟到了什么,在全人类不断膨胀的欲望面前,在现代化经济机器、国家机器和文化机器组合成的巨无霸面前,无辔策而御烈马谁也做不了什么。事实也正是这样,尽管“罗马俱乐部”以《增长的极限》呼吁零增长,近四十年来世界各国仍然疯狂追逐各种经济指数的提升,发达国家停不下脚步欠发达国家深信“落后就要挨打”。有人还以《没有极限的增长》作为回应,中国则把它归入“走向未来”丛书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