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贺卫方:《司法制度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编,“司法制度”。
一个佐证就是,1998-2002年中国大陆法学著述他引前50位学者中,只有一位纯粹的宪法学者(童之伟),然而这位学者在那几年写的更多的是法理学的论文;与此相比,民商法者12人、法学理论(包括法律史)15人、行政法4人(罗豪才、应松年、姜明安、王名扬),参见苏力:《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另外,从五年的法学论文产出数量来看,纯粹的宪法学者也几乎没有,姑且可以算作是宪法学者的有童之伟、郭道晖、周永坤、杨海坤、蔡定剑(他们兼跨了
宪法、行政法或法理学),参见苏力:《法学论文的产出》,《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章。
如,程燎原:《关于宪政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现代法学》1999年第4期;杨君佐:《共和与民主宪政》,《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杜承铭:《论宪政的人性基础》,《法学》2000年第4期;王人博:《宪政的中国语境》,《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等。
夏勇:《中国
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第407页。
参见杉原泰雄《
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它没
宪法”。
苏力:《中央与地方的分权——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
温辉:《“高考移民”现象的
宪法解读》,《宪政论丛》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更多的
宪法的私法适用的分析,参见张翔:《基本权利在私法上效力的展开——以当代中国为背景》,《中外法学》,2003年第5期;张千帆:《论
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2期。
方文:《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 学科 学科互涉》,姜智芹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页。
参见周雪光:《组织社会学二十讲》,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丙中、章邵增:《以法律多元为基础的民族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