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阿忆哭穷岂能无视共同隐私?

阿忆哭穷岂能无视共同隐私?


李绍章


【关键词】阿忆;共同隐私
【全文】
  土生阿耿法治夜话系列网文:
  阿忆哭穷岂能无视共同隐私?
  ■土生阿耿(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
  近日,北京大学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撰写博客文章《无脑人,请你给俺指条出路,让俺们都照着去走》,披露了他的工资单。此文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反响,据说短短5天时间内点击率近80万,评论达3000条,充满指责与非议。
  很佩服阿忆的勇气。能够借助网络这一公开、迅捷的媒介,敢于把自己的高校工资收入公布于众,这在碍于面子的大学教师群体里实在少见。“财大气粗”的传统社交空气仍然弥漫于现代人际缝隙,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财小则气细。于是,相当一部分人的思维很可能就是,越是工资收入低,越不想希望地球人都知道这一尴尬财产状况。而作为一位北京大学的副教授,月工资收入4786元,这一收入结果,从表面上看确实与其高级职称及其所供职的高校品牌不大协调,甚至可以说略显低微。于是,阿忆能够做到“财小气粗”,坦诚暴露自己觉得委屈的工资收入,着实惹人竖指赞叹。
  但网友之所以对阿忆哭穷给予如此密切关注,关键原因绝不仅在于此。事实上,有心人早已把注意力和想象力转移到了阿忆的叫穷动机上了。这又翻出了那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即教授走穴。对此,不少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甚至能够异口同声地直指教授,谴责他们不潜心于教学科研而忙于四处跑动、走穴赚钱。而阿忆也恰巧有走穴的“不良记录”,这里做嘉宾,那里当主持,这些捞取外快的“把柄”被抨击者牢牢抓在手里。这简直成了千夫所指,阿忆的辩解也显得苍白无力。于是,阿忆的叫穷并没换来顶点怜悯,也没有激起同行的多少声援,反而群起而攻之,招致骂声一片。因为逻辑似乎很简单,既然阿忆走穴早就被人痛斥为“北大最无耻的副教授”,那么,此时他抛出来的这篇哭穷文论,也难免让人觉得是在为自己的走穴袒护。而阿忆本人也声称“不走穴是活不下去的”,这无疑应验了网友们的猜疑。更为滑稽的是,这边是阿忆在叫穷,那边又是揭发者质问他的现有财富来源。可以推断,阿忆尽管在声嘶力竭地抱怨工资低,但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穷光蛋。之所以敢于泄露自己的工资秘密,之所以不担心别人笑话他贫穷,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是阿忆并不真穷。或许正是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底气,才甘心把工资看扁,同时又能够为走穴寻找一条美丽的借口。
  其实,对于教授走穴,不应一棍子打死。如果能够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于业余时间发挥所长,将知识转化为财富,转化为对社会、对民众有益的生产力,也是应该允许甚至是鼓励的。谴责走穴,应该针对那些忘记本行或者把本职工作视为副业的为师者。更何况,对那些确实穷得连生存之计都难以维持或者体面维持的人,适当地走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阿忆究竟有没有沦落到了这一地步?他在走穴之前有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后者我无意访问检索,但仅就前者来说,4786元的工资收入,其实在我看来并不算低。正如有人所指责的,如果这也算穷,那么,广大低收入阶层又到那里去抱怨呢?不必说与广大的下岗失业工人、贫苦农民相比,单是与阿忆同一单位共事的月工资2000元左右的讲师和助教相比,他那份工资也算高收入了。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