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就业潮头说就业,野马浜里叹野马

  ★设计大学生涯需要处理好的六对关系
  ■考研与就业的关系:深造第一,就业第二。在今天这个学历社会,从整体上来说,学历越高机会越多;就上海来看,有调查显示,在高学历人才中,非上海本土者占绝对数量。尽管这是外地人进入上海的必需门槛,但也同时带来一个竞争的问题。上海本土学生更应在自己本来具备的诸多优势的基础之上,在学历上争取提升层次。许多同学对考研存在诸多本不应该有的偏见,例如,认为考研很难,考不上;认为考研就是做学问、搞研究,枯燥乏味;认为考研浪费时间,不如早就业;认为考研毕业后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认为考研是外地人的事情,等等。这些认识,其实反映出了认识者对考研与深造尚未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观。在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不会必然带来祸害的前提下,为何不趁早去争取呢?更何况确立这样一个目标,本身就可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主能力。即便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但以我的个人看法,对于一些有利于自己进步的事情,做了没有达到目标带来的后悔与原本就不去做带来的后悔相比,后者会更容易让人灰心。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方式与人生规划的选择自由,学历也并不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与发展潜力的唯一指标,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个建议而已。
  ■学习与兼职的关系:学习第一,兼职第二。兼职主要是指在校内外的打工生活与专业实习。有人认为打工既可以锻炼能力,又可以增加收入,只要不影响学习即可。我的观点是:打工必然影响学习。学无止境,再多的时间也觉得不够用,打工用去一分钟,学习的时间就会少一分钟。正确的实践锻炼可以锻炼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实践不是能力锻炼的唯一途径。理论学习也能够锻炼综合素质。理论思维的训练给予学习者的财富是无穷的,今天储备得越多,明天你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挥洒自如。课余时间适当的打工未尝不可,但今天的打工生活,在不少同学身上已经走样了:以牺牲课堂学习为成本获取打工利益;以打工兼职为借口逃避学校生活。前者无疑增加了打工成本,是一笔很不划算的帐单;后者是对学校管理秩序的对抗,本质上是在逃课、逃学,反映了一种非正常的学风。另外,不能正确对待打工,会带来许多麻烦,如法律纠纷、交际纠纷等。当然,在个体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也可以选择兼顾。
  ■读书与考试的关系:读书第一,考试第二。重视考试不重视读书,这是一个错误的学习思路。平时不学习,指望考前突击甚至翘首期待老师划范围,划的范围越少越好,选课时也把这个老师是否划范围、范围的大小作为选课判断标准,凡是不划范围的,都给我一边去;我把毛泽东那首著名的“咏梅词”改动了一下,来描绘一下大学生对考试的心情:“考试又来临,心情真困扰。最后一节复习课,大家都在吵。吵也不顶用,只把老师找。待到下课铃响时,都说范围少”。这在大学生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学习心理。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处在人生某一阶段的大学生可爱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许多同学把考试的重要性摆在了读书之上。我以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求学观。考试是应付的只是大学时期,但读书却能影响你终生。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又有谁能真正去做到呢?尽管一张优秀的考试成绩表可能会给你带来虚荣心、换来奖学金、敲开就业门,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功利选择,而不是一种理性的策略选择。我以为应充分利用珍贵的大学时光,把眼光放得宽一些、远一些,不要计较于每次期末考试,更何况平时多读书与考试好成绩之间并不必然绝缘。
  ■专业与辅业的关系:专业第一,辅业第二。许多同学在学习专业的同时,也在外边上一些辅导班,出现了所谓的“考证热”。计算机、外语、文秘、驾驶、财会等等。对于考证热,我的简明观点是:第一,多一些证书是必要的,因为多一些证书就多一项技能;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个选择;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个机会。这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常识。第二,考证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能力以及未来职业规划需要确定,不能盲目跟风。第三,没有证书不等于没有能力,有证书也并不一定会有机会。我的意思是说,嵌入灵魂深处的内涵比裹在身体表面的外形要宝贵得多。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最根本的,它能锻炼你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培养未必一定要靠考证来实现。没有选择的盲目考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浮躁学风的表现,不利于培养一个人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与综合素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