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日本国民具有的非亲缘协作心理、功利主义的思维方式、危机意识以及文化天然的开放性,构成了日本成功移植西方近代法律的国民性因素。我们在分析这些因素的时候,免不了要将它们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类型进行比较。由此也可以看出,法律移植在日本法律文化中的基础所在,从中也多少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以解决中国法律在引进西方法律时本土化所面临的困境。文化认同在法律移植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考虑外在状况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内化的作用和内在因素的比较分析,这往往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注释】 千叶正士:《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强世功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9页。 阿兰•沃森著:《法律移植论》,贺卫方译,载《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1期,第67页。 埃尔曼著:《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等译,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30页。 勒•达维德著:《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勒内•罗迪埃尔著:《比较法概念》,陈春龙译,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39页。 周少元著:《关于法律移植的几点思考》,载《法学学刊》1997年第1期,第1页。 沈宗灵著:《论法律移植与比较法学》,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1期,第5页。 吴玉章著:《对法律移植问题的初步思考》,载《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2期,第41页。 王晨光:《不同国家法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载《中国法学》1992年4期。 《简明大英百科全书》,台湾中华书局印行,1989年版,第154页。 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2-93页。 鲁斯•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著,孙志民、马小鹤、朱胜理译,《菊花与刀——日本人文化诸模式》,九州出版社,2005年版,91页。 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486页。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