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学校园的开放与限制

大学校园的开放与限制


吴丹红


【关键词】北京大学,开放,限制
【全文】
  那年去荷兰名校乌德勒支大学访问,一路上都很兴奋,想像宏伟的校门、高深的庭院,以及规划有序的校园建筑。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发现这所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学连门都找不到,完全跟那个小城融合在一起,若不是因为校园相对行人少一些,我们都无法判断已经到了大学内。这是一所典型的没有围墙的大学(University without Walls),学生和市民融洽相处,游人进出大学如入无人之境。
  其实,大学没有围墙,在世界各国都蔚然成风、见怪不怪了。北美和欧洲很多大学,连校园都没有,学校建筑与校外建筑并不泾渭分明,更别说要限制外人出入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没听说过哪所大学正儿八经筑一圈围墙,搞一群门卫日夜守着的。这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名校,大多建在远离市中心之所,另外也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本来没有中国这么密集,所以尚无“游人如织”之忧。有的名校甚至鼓励参观,因为这不但可以增加学校的友好度和支持率,还可以扩大生源和提高招生质量。如此,何乐不为?据方舟子博士的观察,美国大学并没有因为开放而有更多治安麻烦,即使游人相对较多的高校也从来没有想过要限制大众出入或者“收门票”。自由进出大学,已经称为一个习惯。  
  北京大学等高校都有“限制游人出入”的举措,并透露出一些大学已经不堪游人之累的讯号。其实,关于大学是否开放,前些年已经有过一些讨论,但很多情绪化的意见淹没了理性的商榷。大学是否要开放?两百年前柏林大学创办者洪堡(Humboldt)就提出“大学要与社会进行持续不断的交流”,而象牙塔的开放,正是这种交流的体现之一。一所禁止普通民众进入的大学,当然谈不上兼容并包和思想开放,也谈不上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互相依托,而且会在社会民众和高校之间造成人为的隔阂。但是,开放又不是一个绝对的原则,如果不考虑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一味不加限制地开放,又难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与地广人稀的北美和欧洲有所不同,北京本来已经人满为患,偏偏几所名校都在闹市区,来北京旅游的人去“顺手”参观也是常理。我在人大和北大早已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只是,很多旅行团特别把北大、清华等高校作为景点,收取费用,在参观时又以高音喇叭大声喧哗,素质不高的游人随处丢弃垃圾或攀折花草,种种不文明之举实在有破坏环境、扰乱校园清净之嫌,校方出于无奈作出限制规定也是可以理解的。社会人士持绝对的“开放观”批评校方,或者校方持相对的“排外观”限制外人出入大学,都难免有失偏颇。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