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贸易扩大效应更加突出
贸易扩大效应是指贸易集团成立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格局由于关税的降低或进入门槛发生了变化,朝着有利于推动成员国之间贸易的方向发展,从而扩大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参与贸易的商品及服务种类增加,实现成员国之间开展国际分工、促进国际资源有效配置的互动。随着CEPA进入第二阶段,内地对香港实施零关税商品绝对数量的增加,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腹地和更丰富的资源,将强化香港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对香港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给香港带来更大的贸易扩大效应。
2、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使对港的贸易创造效应和对内地的制度创新效应更明显:
(1)对香港的贸易创造效应更加突出
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了在双边经济往来实现自由化后,各自获取的收益大小取决于两地产业竞争力的差距(因为竞争力低下的一方已经不能通过保护政策阻挡另一方的自由进入),竞争力强的一方从自由化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大。香港作为国际性服务枢纽,服务业占GDP的85%,其竞争力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而内地的服务业只占GDP的34%,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赶不上许多相同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由此可见,在服务贸易方面,内地与香港存在着巨大的竞争力差距,决定了两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存在极大的贸易创造效应。随着CEPA第二阶段内地同意在法律、会计、医疗、视听、建筑、分销、银行、证券、运输、货代、个体工商户11个领域对香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由此将给香港带来更大的服务贸易赢余和贸易收益。
(2)对内地的制度创新效应更加明显
在给香港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创造效益的同时,门槛降低与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也将为内地创造制度创新的效益。因为服务市场的开放对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最终建立与完善具有推动作用。市场是交易的场所,分工越发展,市场交易频率就越高,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市场中介组织就越完善。CEPA第二阶段进一步对港开放了8个新增的服务业,让香港永久居民可在内地经营生意,不再受到地域限制,港商除了可以独资经营电影院外,还可以在内地设立独资公司开发国产影片,港商可以进入图书、报纸、杂志分销服务领域,香港银行的内地分行经批准后亦可以从事代理保险业务,香港医生在取得内地“医师资格证书”可在内地开设诊所。这些强势产业进入内地市场,将大大推进内地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内地发展十分不足的中介服务,从而完善内地的市场经济制度,给内地带来更明显制度创新效应。
(二)
《安排》第二阶段仍然存在的问题
CEPA在推动取得积极经济效应的同时,其自身及相关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沿用香港原产地规则逐渐显露缺陷
最新数字显示,CEPA框架下香港原产地证书申请累积达9233个,其中8797已获批准,涉及香港向内地出口货值达30亿元,由此可减免的关税约2至3亿元。但这个数字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据预期的估计,每年至少可为香港节省7至8亿元以上关税。之所以出现这方面问题主要是因为:(1)由于对有关货物的原产地证明申领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程序,需要多个工作日,还需要由指定律师机构验证,其手续费不菲,增加了业者的成本和难度,因此导致CEPA实施以来,零关税政策的效应并不明显;(2)香港本土制造业绝大部分北移,或可以说是“空心化”,而
《安排》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享受零关税的产品,主要采用现行香港以工序界定的原产地规则,导致可以借助零关税进入内地的货品不多。香港的经济发展,从制造业逐步转型至现今的服务行业,正好引证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香港较高的土地和劳工成本,令香港的制造业已失去竞争优势,尤其是那些已北移的劳工密集型工业,纵然有关税上的宽减,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也不可能令它们回流香港。由此可见,由于香港制造业比重目前明显偏低,在本地生产总值中仅占7-8%的比重,而且规模较小,再加上CEPA沿用香港原有制造工序原产地规则,相当严谨,致使成本不菲,更进一步限制了CEPA带给香港货物贸易方面的创造效应。
2、服务贸易开放模式和具体设置存在弊端
(1)“积极列表”服务贸易开放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开放模式主要有GATs模式和NAFTA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