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数字化生存与外部权威

  学术领域也存在着“序数文化”。许多省份每年都要上演高考状元秀;五花八门的大学排行榜层出不穷,“一流大学”不绝于耳;硕士、博士等学衔被和研究能力挂起钩来,似乎学衔越高能力就越强;选拔出最高最强(第一)者的希望还被寄托在各种学术评比身上;[16]诺贝尔奖更是被推崇得无以复加。但凡其得主,不论其研究成果是在十数还是数十年前做出的,国内必然“哈”者甚众;那些没有被设立诺奖的学科,其领域中的最高奖项也常常被冠以“某某领域中的诺贝尔奖”的称谓。[17]诺奖俨然成了一个标准,一种尺度。
  二、外部权威
  2003年3月26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公布了首批40家涉嫌虚假宣传的无根据的“世界名牌”和违规“中国名牌”。为消费者所熟悉的梦特娇皮鞋、格兰仕空调、圣大保罗服饰、大自然木地板、喜临门酒都在黑名单上。理由是,这些厂商冠以的“世界名牌”没有经由特定的权威评选。18试图为原本靠打拼、靠消费者的认可打造的名牌设定一个外在的“评选”权威,这只是现实中诸多“外部权威”的表现之一。类似的,家装、医疗保健、美容、法律咨询等领域的“专家”频频露面银屏,给人指点迷津;曾几何时,人们结婚、考研、出国先得取得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在这种局面下,学术界也不能免俗。要排定学术研究的座次、解决谁是第一的问题,就必须引入外部权威作为评价的主体和标准。[19]
  (一)“核心期刊”
  例1、2表明,对所谓“核心期刊”、“学科级刊物”等外部权威的推崇往往和管理数字化的倾向纠结在一起。王钜春等提到了三大中文核心期刊统计系统的期刊来源。其中法学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00年版录有19种;[2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为20种;[2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3年)为16种。邓正来先生提到,1994年至1998年,CSSCI共收录17种,1999年增加4种,2000年又增加了1种。[23]不过,笔者CSSCI网站上看到,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04年9月22日发布的《公告》称,CSSCI来源期刊中,法学类共21种。[24]可以看出,三大中文核心期刊统计系统划定的法学类“核心期刊”的范围不尽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个统计系统,不同年份的期刊来源也有差别。[25]对于这些从事期刊数据收集整理的出版物和数据库而言,确定期刊源,只是为了解决收集资料的口径问题,相应的,“核心期刊”首先是一个统计概念。[26]国内“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通常有六个:被索量、载文量、被摘量、被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前2项为数量指标,着重考察期刊刊载某学科领域论文数量的多少,后4项着重考察期刊文献的整体学术质量。由于要同时考虑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最终被选定的“核心期刊”势必是一种留有数量和质量两种“基因”的“混合物”,而不是纯粹对期刊质量的评价。[27]
  现实中,愈演愈烈的唯“核心期刊”马首是瞻的现象则表明,“核心期刊”已由一个单纯的统计工具异化为指引(或影响)学术研究的外在权威,被广泛应用于职称评审、论文评奖等领域。[28]“核心期刊”的存在和对其功用的不断强化,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凡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就是好文章,凡是未发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就是无足重轻的”结果,[29]从而弱化了人们对学术论文、学术观点以及真实学术问题的关注。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