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某具体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与启发
(一)专利在市场链上显神威
1981年,全球首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此后二十年间,全球已经有近3000万人死于艾滋病。到2003年,全球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总数达到了4200万人,每年新增病人约500万,每年死亡约300万。艾滋病已经成为人类第四大疾病杀手。兜售艾滋病药物的企业也靠专利获得了不菲的商业收益。
例如,2002年,美国艾滋病康护协会(简称AHF)控告全球第二大制药公司GSK公司违反了《谢尔曼法》。原告主张,被告保护逆转录酶病毒药物的专利应予无效,而且被告对专利药的定价是生产成本的32倍,获得了巨额垄断收益,应受到法律的惩罚。该诉讼在2003年3月被法院驳回。2003年4月,AHF又在联邦法院对GSK提起新的诉讼,认为被告保护三种逆转录酶病毒药物的专利技术研发受到了联邦的资助。原告认为,国立卫生院是联邦资助的机构。它在1964年开发了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逆转录酶病毒药物。该院科学家在GSK提交相关专利申请前17个月已经作了艾滋病药物实验。按照美国法律,用联邦资助开发的药物以及衍生药物必须合理定价,而且法院可以参与定价活动。2005年,管辖法院要求被告进行了新一轮答辩。AHF发起的这两起诉讼实际上围绕一个目标:降低艾滋病专利药的销售价格。
这些诉讼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虽然全球艾滋病药物的原料60%以上来自中国,而且世界全部原料药贸易额的1/4以上来自中国,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申请足够多的用途专利、使用方法专利、制备方法专利、化合物专利、组合物专利等,在艾滋病药物和其他成品药的全球市场链上,我们分到的利润太少了。相反,国外专利权人倒是可以获得超过生产成本数倍、数十倍的销售利润。这些利润主要是它们依靠专利获得的垄断收益。
(二)最新艾滋病防治技术专利的分布
在A61K分类号下,中国专利局2005年5、6月份新公开的艾滋病防治技术文献各有8篇、6篇。其中,国外申请人公开了5篇:
日本扶桑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第03802457.8号申请公开了以结合甘露糖的蛋白质(MBP)为有效成分、能够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及有效抑制病症发展的抗HIV剂,还公开了包括在 MBP存在下对HIV感染细胞进行培养的步骤在内的MBP所显现的抗HIV活性的评价方法。爱尔兰泰博特克药品有限公司的第02828166.7号申请公开了含杂环取代苯基的磺酰胺广谱HIV蛋白酶抑制剂,其作为广谱 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用途,其制法及含其之医药组合物与诊断药盒,以及它与抗反转录病毒剂的组合及其在分析法中作为参考化合物或试剂的用途。英国艾姆斯科有限公司的第02817170.5号申请公开了一种HIV治疗剂,在注射HIV抗原物质后在山羊血清中存在的抗HLA和其它抗体,能构成极其意外地有效治疗HIV,多发性硬化和其它疾病的基础。美国海米斯费克斯生物制药公司的第02827584.5号申请公开了双链RNA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策略性治疗干预中的应用,即:在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法治疗 HIV的适当时期施用双链RNA,可通过延长停止HAART后与HIV反弹前之间的时间而允许中断HAART治疗。巴巴多斯共和国法玛塞特有限公司的第02827840.2号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或预防人类或其它宿主动物病毒感染,特别是HIV、HBV病毒感染的方法和组合物。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