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印象教学法漫谈

印象教学法漫谈


李绍章


【关键词】学风 师风 教学形式 印象教学法 个性化教学 教育质量
【全文】
  土生阿耿教育夜话系列网文:
      印象教学法漫谈
     ——什么是讲台上真正的男人?
     土生阿耿
  一看,这又是一个扭曲的标题,甚至有些变态,以至于我会猜到有些读者也许会为此感到反感。但在这个扭曲或者变态的标题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肃而深刻的教育问题。
  常有为师者感叹,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渴望的少了,真正用心学习的也不多了。在法学课堂里,愿意听案例、听笑话、听故事的人多了;愿意上课不点名、考前划范围的人多了。于是,有些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也有一些不无傲慢的教师,甚至发牢骚说“给本科生讲课简直是对牛弹琴,像我这样的应该给研究生上课”。
  对此,我可以理解。现在的浮躁之风不仅在整个社会上呼呼地刮着,也悄悄地吹进了大学校园。显然,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侵蚀性影响不容否认,尤其在被求职形势压得越来越喘不过气,而实际就业工种与所学专业又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下,这种厌学情绪越是容易笼罩在校园上空,深深地侵入大学生心头,让不少学生产生一种近似悲观的意识,即不管学习还是不学习,到头来照样找不到工作,为何还要做些没有多少奔头的无用功呢?在这种氛围里,指望学生对学术、对知识产生多大的兴致,我想一时半会也难以实现这个美丽的期待。因为好多人所追求的,已不再是那些在他们看来枯燥无味的学术,而是为这个世俗的社会所极易溶解的时尚而刺激、鲜活而多彩的生活。而学术在这些人的眼里不是时尚,也不是生活,自然追求者寥寥无几。
  也许,有些尚不清楚此种风气的朴素之人会反问:研究生是专门做研究的高学历学生,应该比一般的本科生好些吧?很可惜,答案又往往让疑问者失望,因为现在的研究生群体中也存在类似的尴尬。随着高校扩招劲头的强力推进,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一些研究生骨子里来读研究生压根就不是为了“学习”,更不是为了“研究”。可以说,今日之研究生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研究”生,而变为了“烟酒”生。于是,吃喝玩乐的多,专心学习的少;傲慢浮躁的多,踏实勤奋的少。同时,“研究生”也背上了沉重的就业包袱,以法学专业为例,为了求得更多的职业机会,许多研究生把读研的光阴当作了司法考试的复习时间,纷纷变为了“司考生”。在眼高手低的研究生那里,教师给予的专业知识甚至为他们所不齿,而给予一些“怎么混社会”、“如何赚大钱”的所谓“经验”和“门道”倒是他们所最需要的甚至是欢迎的。显然,这是一种非常态的研究生教育,也是一种早已误入歧途的非常态认识。一旦卷入了这样一股意识流,好多人就不再把研究生看作一个追求更高层次发展的提高阶段,而是把其当成一个向社会过渡的“潇洒阶段”。即便是学点习、看点书,也仅仅是为了追求那张文凭,或者是在吃喝玩乐之余作为“副产品”的一点生活调剂罢了。这是一种很危险、也很滑稽的极具讽刺意义的研究生教育。
  抛开体制、制度与风气的大气候不说,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不能克制自己、不能为自己正确定位、不能端正学习态度或者学习目的方向搞错等,是滋生此类现象的个体内因。然而,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面对这些现状,应该拿出什么样的姿态呢?我以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那种不求上进的低级趣味和腐化奢躁,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地加以引导和改良。这是教书育人的责任,也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大学教师,应该面对现实,针对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这些现状,注意在教法上探索创新性教学模式,努力思索如何把自己的新思维、新知识和新思想传达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从中感觉受益而不是受害。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根本的东西,形式当然也要有新思路,但过分追求形式上的花样则不是一种上佳之策。在有心学生的眼里,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东西反而会被笑为一种“哗众取宠”或者“愚蠢愚昧”。在教学实践中,确实有的老师沉溺于对形式的追求,企图通过单纯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吸引力,有的还为此伤透了脑筋。这一堂课用尽了准备好的花样之后,在下一堂课就不知所措了。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