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现在虽然没有崩盘,但非常低迷。中国的球市曾经非常的繁荣,当时光专职和兼职的足球记者就有七八千人,其他各种依附于足球的产业就更多了,很多人依靠足球在生存。如果中国的足球崩盘了,那么无数的人和产业会受到影响。假如大家都不振作起来,不重新发展这个产业,崩盘了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记者:那中国足球的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韩:事实上开始的时候很多矛盾就已经埋下了。中国的足球俱乐部的历史与欧洲那些俱乐部是不一样的,欧洲的那些俱乐部是一种“由下而上”的俱乐部,一百多年前,有些人很喜欢踢足球,经常一起出去踢,就组成了一个队伍,踢来踢去就组织了一个比赛,出现了管理层。在这中间就有很多的碰撞和妥协,才能最终形成一个联赛。我们国家一直是计划经济下的体育体制,是由苏联和东欧的体育体制而来的。1994年之前是职业联赛,1994年中国体育改革是从足球开始的,成为社会的焦点。之所以要进行体育改革,就是因为大家认识到国家花一些钱来搞体育可以培养出几个精英运动员,可是并不能满足老百姓的要求。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就看到了我们也应该走国外的职业化道路,办联赛、打主客场,调动球迷的积极性。职业化之前是没有联赛的,是“赛会制”,比如到了全运会的时候这些队伍都去参加,没有很多观众,也没有冠名,裁判每人发一个花瓶作为纪念,冠军队伍得一个奖杯,就没有其他的奖励了。体育是青春饭,出成绩最多也就十年,因此要靠这十年为自己以后的人生挣到保障。那在职业化之前,球员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因此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想要做别的事情为以后做打算,我们的球员运动生命比较短。职业化改革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球员有了利益的驱动,能够更专注于足球。
那当时是怎么进行这个职业化改革的呢?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模式直接将原来的地方队变成俱乐部,不管是理解还是不理解,大家都变成了俱乐部。有人就说这不是真正的俱乐部,它和企业是两层皮,企业出了一点钱赞助俱乐部,俱乐部就只管踢球。之后它们开始慢慢地融合,俱乐部自己来经营。当时改革的启动是需要资金的,中国足协就与国际管理集团谈了一个冠名权的合同,也卖了电视转播权,因此足协在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启动中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当时也没有对这些收入分配之类的过于在意,只是想不能再捧着足球这个金饭碗去讨饭吃了。很关注的事情是中国足球联赛能否实行主客场制度,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比赛来回的交通费用对俱乐部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当时人们也没有预想到足球有这么大的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利益产生了分化,足协有足协的利益、俱乐部有俱乐部的利益、裁判有裁判的利益、运动员有运动员的利益,这个时候利益已经多元化了,但是仍然是按照原来的计划经济下的利益一元的模式来管理,矛盾就会不断地产生。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