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批判性思考
史光宇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本质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导向
【全文】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几十年前,我们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了一场全国高等院校的分力的风暴。几十年后,我们又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掀起了一场高等院校的合并的浪潮。现在,人们又对现行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提出了质疑。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错误。于是人们提出了许多的改革设想。其中比较有权威的一种提法是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应该以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要求为导向来进行改革。此时此刻,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冲动,我必须提出我的质疑: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是否可以以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要求为导向来进行改革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要求为导向来进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要有处理信息的能力 要有自我塑造的能力 要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这些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所需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一个更高的一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就会发现以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要求为导向来进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这个命题是不全面的 甚至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提出要求的,我们在改革的时候予以考虑,难道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没有提出要求的,我们在改革的时候是否就可以忽视呢?市场经济没有要求“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中国的高等教育对此就可以忽视吗?市场经济没有要求“关注一切,怀疑一切,探索一切;厚德载物 ;倾听不同的声音”的人文主义精神,中国的高等教育对此就可以不管吗?市场经济没有要求“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中国的高等教育对此就可以不顾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的高等教育还能被称为高等教育吗? 所以,我们万万不可以以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要求为导向来进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那么,我们改革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哲学的智慧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而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正如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生产力的要求为导向来进行一样,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就必须以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为导向来进行。
那么,高等教教育的本质和要求又是什么呢?教育是什么? 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果说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的话,那么,高等教育就应该侧重于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如果说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是对基本的有限的人类文化的传承的话,那么,高等教育就是对全体人类的文化的最广泛的传播。如果说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是对人类文化的强迫式的传承的话,那么,高等教育就应该对人类文化的非强迫的传承与发展。所以,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对全体人类文化的最广泛的非强迫式的以发展为目的的传承。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什么?为了对全体人类文化的最广泛的传承,高等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广泛的人类的文化资源。不分地域 不分阶级 不分时期 不分派别。 为了实现非强迫式的传承,高等教育就应该给予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选择权,拿来主义的权利 自我塑造的权利。为了实现发展人类文化的目的,高等教育就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答和证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关注一切 怀疑一切 探索一切 兼容并包 厚德载物 思想自由 思想独立 独立思考 追求真 善 美 和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正如蔡元培先生在一百年前所说的那样:“在人才培养上,大学无不以培养通识博学,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具有较为完满的人格追求,以别于专门教育造就的狭窄单薄的技术专才。”而上述所所说的一切 无不是以高等教育的独立与自由即学校的独立 老师的独立 学生的独立为保障条件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又可以归结为十个字:“高等教育的独立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