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阻力

  再后来,张荣亮掌管的村委会公章被原村委会主任指使的人抢夺,并再次被殴打。张荣亮无奈离开老家,回到南京。
  这应该是发生在中国农村众多类似事例中极其平常的一个事件,然而我注意到这个事件中所不同的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试图在中国农村推行民主政治。
  张荣亮遭遇到巨大的阻力,最终以流血冲突而失败。
  张荣亮遭遇的最大阻力是什么?透过记者的镜头和叙事,我可以肯定,决不是中国农村的贫穷落后,不是经济发展水平低。
  首先,张荣亮遭遇的阻力来自上级政府的阻扰和压力。上级政府不需要民选的公务人员,而需要的是能够听它的话的干部。所以,选举在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有生存的土壤。选举被任命抢夺了饭碗。这个上级政府没有丝毫宪政政府的特点,它是一个无限政府,它可以介入到任何人的私生活。例如在这个事件中,被征地村民的养命钱都是由它掌管的。
  其次,张荣亮遭遇的阻力是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古来中国农民的理想就是耕者有其田,而今天的中国农民依然是耕者无其田。农民没有土地私有权,其承包经营权仅是一项合同权利,随时可以被剥夺,或以退耕还林的借口,或以城镇化的借口,反正都是大得能压死小民的理由。尽管理论上财产不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但现实中财产与人格很难分离。没有独立的财产,就很难有独立的人格,就很难形成意志自由。土地是农民惟一的财产,这个惟一的财产在今天的中国农村被剥夺了,那么农民的人格自由就很难实现。很多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读书人鄙视农民,说他们“目光短浅、小农思想”。其实这些人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他们才是真正的书呆子。问题的根源是中国的农民没有独立的财产,所以他们会为10元钱的眼前收益阻止一项大大有利于他们的制度改革。独立财产的缺乏导致他们在人格独立上存在欠缺,于是他们也就很难有表达自由的精神需求,也就大大失去了个性。那么,民主需要的个人主义基础在中国农村几乎就不存在。
  再次,张荣亮遭遇的阻力是中国农村的宗族传统。这里是一个缺少契约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得以建构的基础还是身份。一个人必须依靠其身份来安身立命。离开了这个身份,他便失去了安全,也失去了自由。而民主的社会基础是陌生人社会,在一个熟人社会里建立民主政治,势必要求人们背离其身份。这种背离在宗族社会里,必然会被视为无父无兄之举,最终不可能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当然还有更多的阻力,近来忙碌,限于时间和经历,这里仅简单列出三点我认为是最大的阻力,先记下,以便以后深入考察。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