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责任主体的再纠查

  另外,正如前文所言,我们每一个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现在工作很好或者一些毕业生求职的积极案例和消极案例,就忽视了那些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群体!今天的工作固然得益于我们自身的素质,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就业环境与就业机遇的带给我们的恩惠。即便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艰苦、多么的勤奋、多么的聪明、多么的能耐,也仅仅表明自己在这个经历上至少在自己看来或许是可圈可点的,也仅仅表明的充其量是一个也许并不具有典型说理意义的“个案”。我们可以为自己的成功和幸运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为别人的痛苦与不幸甚至不争气而感到幸灾乐祸,甚至以此作为替政府辩护或者帮助政府逃脱责难的充分而合理的理由!况且,在现实的状态下,即便人人都像某些人主张的那样“要提高自身素质”、“学会摆正心态”、“从基层做起”、“从低薪做起”、“提高竞争力”,即便假设人人都可以成为就业市场上的“精英”,我们仍然摆脱不了“就业难”,原因就在于需要就业的人太多了,而市场还是那个市场,政府并没有让我们切实地看到它为实现充分就业而作出的有效努力,也没有让我们看到卓有成效的结果。因为道理很简单,就业市场并不会因为求职者的素质提高而变得更多,也不会因为求职者的素质降低而变得更少。求职者的素质与就业市场的活跃程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里不妨做个或许是在某些人看来并不恰当的比喻。我把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比喻为猫,把就业岗位比喻为老鼠。政府当初作出扩招政策就好比是鼓励养猫,现在养的猫太多了,但老鼠的数量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即便每一只猫都是抓老鼠的好手、能手、绝手,但由于老鼠数量本身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让每一只猫抓到老鼠,或者抓到它所想吃的老鼠。为什么那么多的猫竟然抓不到老鼠?不是因为猫的质量低,也不是因为养猫的人没有把它们训练好,而是因为政府当初对养猫的鼓励政策以及在看到猫的数量增多之后没有及时有效地提供更多的老鼠供猫去抓!如此浅显的道理,应该很容易被理解,但为什么仍然有人依然在“猫”身上大做文章,无端地甚至不无带有歧视色彩地指责猫的拙劣和愚蠢,而死活不愿意去考虑一下“老鼠”之多寡以及鼓励养猫的政府之责任呢?[4]
  当然,从生存自身角度来看,猫确实需要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等主观原因,努力提高抓老鼠的本领,积极锻炼与老鼠打交道时的方法、技能与艺术,主动寻找有老鼠存在的场所以及适合自己去抓的老鼠。因为你不提高这样的素质,那就意味着你是抓不到老鼠或者抓不到你想吃的老鼠的。但是,从社会系统运行的角度来看,我们作为第三人而不是当事人,就必须中立而理性地看问题,尤其在看到猫抓老鼠的困难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时,我们就不能再去一味得责怪猫了,更不能以自己当初抓老鼠的本领为个案,或者拿昨天的我们来当作炫耀和自豪的经验资本而去过多的谴责今天的他们。同时,我们更不应因为自己没上过大学或者没读过研究生,就去幸灾乐祸甚至去羞辱那些“就业困难户”,因为在这个大气候下,他们本是无辜的牺牲品。我们更应该去给他们以“人”的关爱,更应该去认真责问的或许应该是——在当前的形势下也必须是——当初做出扩招决定的政府。而政府自身,更应该多反省自己。我认为,这才是理性与厚道的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式。
  文章最后,我还想占用各位读者一点阅读时间,专门对那些企图为政府辩护或者向来有为政府做辩护习惯的读者说一句:本文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责任主体的再“纠查”,而不是再“纠缠”。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