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资源分布。义务教育应当是普惠性教育,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当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然而,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一是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城市学校硬件好、教师素质高甚至超编,而农村学校危房多、教师合格的少;二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发达地区,造成当地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下降;三是同一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少地方一段时间不仅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自然产生的学校之间的差距,反而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在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倾斜,加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教育资源分配失衡,也导致了“择校费”、“校中校”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许多家长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觉得“不能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一切代价为子女选择好学校,进一步拉大了学校间的差距。此次
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应采取的措施做了规定,要从经费、师资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贫穷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以及城市薄弱学校的扶持,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流动人口子女、身体残障学生等需要特殊帮助群体的资助。这些规定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黄康生在审议时进一步指出,目前许多地方除存在择校现象外,还存在择班现象。为此他建议,
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应作出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就地就近按片入学,禁止设置“重点校”或“重点班”,禁止任何名义进行择校、择班上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孩子的书包却越来越沉,作业越来越多。周济部长在作草案说明时坦言,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的反常现象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庄公惠的关注,“教育部多年来一再要求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接受全面教育创造条件,但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沉重,这个现象发人深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邢世忠在审议时进一步指出,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教育还是偏重于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只学了一些文化知识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甚至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水准下滑,这就是大环境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只注重应试教育的结果。义务教育是人生打基础的阶段,青少年要注意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就要有坚实的基础,修订草案规范了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严格了课程管理和明确了考核要求。这样素质教育就容易落实。为此,修订草案规定,义务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启发式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公民和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同时,还规定了以下具体措施:一是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育的倾向。规定:(1)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形成德育教育体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2)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二是严格课程管理。规定:(1)学校和教师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不得违反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或者删减课程。(2)学校应当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体育、艺术和综合实践的教学活动,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素质。三是明确考核要求。规定:(1)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应当综合考察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培养学生的情况,不得仅以升学率作为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察,应当综合考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情况,不得以考试成绩替代全面考察。(2)义务教育督导不得对学校进行评比,不得以升学率作为督导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