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民工问题管窥

  全村共约1350人,其中18岁到45岁之间人数约510人。参加装卸队、建筑队及在村办企业上班的人约230人,其中约180人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在附近摆摊、开门市、作小生意的人约120人,且很大部分具有以户为单位的性质。常年在外的人约110人,其中约100名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所占全村人口比例约为8%,占青壮年劳动力比例约为20% 。
  也许是靠近县城的原因,这一比例小于全国平均比例,但数字已是可观。当问及他们为何出去打工时,闲着没事,急需用钱(如儿女上学、自己或儿女结婚)基本上成为普遍的回答。
  又查村里资料,全村共有耕地1100亩,人均不足1亩,个别生产小组人均仅0 .5亩 。耕地几乎全部种植小麦、玉米或大豆,一年两熟。一般小麦亩产为450公斤,大豆亩产为200公斤,玉米亩产为400公斤。对于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而言,如果喂养少量的家畜,在院中种植少量蔬菜,考虑到农业投入的成本,农业的收入仅能用于自家最最起码的生存消费,根本不可能出现节余 。又了解到,在村办企业中工作工资一般为300-400元,建筑队、装卸队可以达到500-600元,但并不十分稳定,作小生意的收入与上述收入也相差无几。这样,通过上述工作,平均每人每年可另有大约1300元左右的收入。这种收入,对生活在县城边上的村庄来说,基本上只能维持一般的生活消费。如遇子女上学、结婚这样的大事肯定不能应付。在当地农村,一个住校中学生平均每年消费约在4000元左右,结婚花费含彩礼及建房约3—5万元左右。这对一般农村家庭来说,显是极为沉重的负担。
  从另一方面看,一般情况下,每亩地劳动投入平均仅需十几天时间,如果再考虑饲养家畜、院中种植少量蔬菜大约所需劳动也仅三十天左右。这样如果按三口之家计算,每家每年用于劳动投入仅有70天左右 。大量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
  可以说,就村里目前情况而言,农业已不再是一种产业,而成为一种仅仅可以满足生存的手段,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迫使农民从农业之外增加收入,农村劳动力闲置、市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造就了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
  这是指一般的情况,在访谈中还发现另外的因素,很多农民工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有一种普遍而又极为强烈的鄙视农村、鄙视农业劳动的思想。城市是他们的幻想,他们希望通过打工来寻求机遇,离开农村这个鬼地方。
  尽管如此,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仍然在完成了一定目标,对金钱的需求不太急迫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回到了农村,在城市中扎根的毕竟是极少数,我们村仅有两人。究其原因,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制度包括户籍制度没有为农民工提供起码的生存空间,尽管打工可以获得相对比较高的报酬,但只有土地才是他们的保障。当城市无法提供生存空间时,他们必须有家可归,他们必须确保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农民工是在土地上扎根的,城市是由混凝土堆积而成的,没有人能够扎根,只有靠经济条件积累出一坨泥土作为养份,他们才能在城市中生存。农民工只是飘蓬,城市生活对他们只是塞壬的歌声,过于沉迷就会象奥德休斯的水手一样,迷失了回家的路。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