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远生之死五因说

  五、“袁杀说”。
  至今虽几乎无人坚持真正的“袁杀说”,但认为,至少袁也有杀黄的意图。持此说的多是替远生辩诬的人。他们的潜意识中始终还有这样的框框:为袁杀对象,必定是好人。笔者以为,这一立场虽不可取,不过,就历史事实而言,袁世凯也确有杀害远生的企图。据《南云精舍日记》(作者欧阳成)的记载:当远生意图客观报道外省将军有未复电赞助帝政、汪凤瀛力言“七不可”,被电报局稽查所阻时,大为愤慨。当即质问徐世昌:“今非戒严时代,何以阻人函电?”中国到底是一个政府,还是两个政府?老袁听了杨度的报告后,咬牙切齿地说:“黄生固恢诡者流“,并追问杨:还有没有其他证据?
  但是,笔者并不认为,此为远生的临阵倒戈。从远生回国进入袁世凯系统的邮传部,与李盛铎(曾任大总统顾问)关系的密切程度,直至作为进步党的交际主任,虽说明袁对黄才华的赏识,但远生又确非老袁的“圈内之人”。远生入邮传部必然经过严格的选拔考试,是学而优则仕的理所当然之结果。李盛铎身为袁世凯的顾问却建议远生成为独立新闻记者,脱离风云变幻莫测的政坛,做适合自己的事。至于短期任进步党的交际主任,并非多么重要。就远生本人而言,这时已经萌生远离政坛的去意,选择了兼做律师的行当。律师的辛苦和无奈远生非常清楚。所有政治上春风得意之辈,是不会选择记者、律师这样吃力不讨好的职业的。但这一选择却恰恰符合远生的个性。从个人秉赋上看,远生的确本是一个与尔虞我诈的官场格格不入的人。这大概才是远生的人生悲剧所在。笔者不赞成“袁杀说”,但倾向袁“杀”说,这个“杀”指的是精神扼杀,是中国官僚政治对待知识分子的一贯伎俩,无论成事败事都要拿些文人来“祭刀”。因为“权治”(秦晖语)社会并不真正需要知识分子。正是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使国民党对黄远生动了杀机,并最后实施了刺杀;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同样也可能使袁世凯迁怒于远生,而置其于死地。所不同的只是,袁党并未付诸实施,抑或未遂而已。笔者无意回避远生被国民党所杀这一事实,但认为皆于远生人格的评价不利的“上条陈”的历史事实和冯自由“进步党第一策士”的结论,却可以也应该有不同的解读。作为“妙手著文章”的一介书生,远生与当时绝大多数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本无“铁肩”,如何能够或者必须承担由某种政治势力所声张的“道义”?远生之死的悲剧不仅在于“党争”的牺牲品,更在于其为了留住内心中的最后一块“净土”,因此哪一边都靠不着。自己也不断在“谋生之念”和独立人格的理欲交战之中挣扎,既不能为真“君子”,也不能为真“小人”,终因言获罪,横遭杀戮。惜哉,黄远生!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