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为“叫板”走火入魔

我为“叫板”走火入魔


李绍章


【关键词】权利 私力救济 法治生成 叫板
【全文】
  土生阿耿法治夜话系列网文:
      我为“叫板”走火入魔
      土生阿耿
  2005年12月24日,当不少情侣正沉浸在令国人着迷的西方“圣诞节”之夜时,我却独守空楼,冷握笔杆,写出了一篇题为《较真精神与永远长不大的土生阿耿》的网文,首次以书面形式对外宣布了我的“较真理论”。今天,当许多人对我国“植树节”漠然置之甚至压根就不知有这个节日时,我却在努力地思考着要为这个节日做点什么。冥思苦想中,突然忆起了每次和朋友炫耀自己的维权故事时我那副眉飞色舞的样子。于是,想把从这些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思考写出来,取名为“叫板理论”。
  如果说,“较真理论”主要是阐述理论领域进行学术批评中“当仁不让”与“紧追不放”的精神,那么,“叫板理论”则主要是描绘实践领域进行维权自卫中“放开胆量”与“唯实不唯上”的气魄。在中国目前,无论从学术批评动态来看,还是从实践维权现状来说,学术中的“较真”与实践中的“叫板”,是许多人所不敢去尝试的。因为,尽管两者适用的领域不同,但在直接后果上却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得罪人。很显然,圆滑的人是不愿意去付出这样的“得罪成本”的,他们宁愿忍气吞声、明哲保身、夹着尾巴做人。然而,正是由于“较真精神”与“叫板精神”的普遍缺失,才让一些学术不端者与学术腐败者常常“春风得意”、“其乐融融”,才让一些处于优越地位的强势群体或者强势个体屡屡“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在这种“多栽花,少挑刺”的文化氛围里,真正去“较真”和“叫板”的人如凤毛麟角,要是方圆一百公里能挑出几个这样的“刺头”来,那可简直是谢天谢地了。这突出暴露出了在当下的中国现实社会,仍然是一个“和稀泥”的社会,人和人之间似乎容不得陌生,南来北往的人们总是在力图寻求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熟人交际圈”,维持着那叫人心累的人际秩序。这种状况的存在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之于传统的文化观念,而应该去深刻地反思有没有或者可能不可能形成一种人为的推动力量,为法治社会的最终生成去竭尽全力地消除一些久盛不衰的危害。
  今天,我就是怀着一种宣传民法理念、呐喊私权保护、弘扬中华法治的使命来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就“叫板理论”的框架及其相关实践规则谈谈我个人的管窥之见。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