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沦落为废品的教科书

  未曾毕业而大肆卖书,我相信不仅仅是我们学校的事,本文的大多数读者曾经就读的或者现任的大学其中不乏高等学府,应该也是司空见惯的。对于卖书的意义,我没有认真的考虑过,一个最大的使我不卖书的原因是:书本的原始价格太贵,舍不得卖。一本定价五十多的书,卖出去后连一块钱还要找掉一毛或者两毛。所以至今,学校里的书桌上摆满了书,有些书虽然不曾看过,也实在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拿去卖。说到“没用的书”,也许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因为书一旦教育部发下来了,我们没有资格去说三道四,也不敢跟学院说我就是不要,只有私下发发牢骚,就如古人说的“庸人之怒”。所以应该前提是教育部误以为学生都是好学的,我们自身也加上一个“不好学的”定语。比如大一的时候学校发了二十四本大学英语的教科书,什么《大学英语》,《新视野》,《同步训练》《阅读大观》《听说教程》《综合训练》等等,一个学期六册,共二十四册,价格不菲,共五百元之多。实际上,大学里有一个通例,英语课大三是不开的,而教材是只用一套的,所以两年下来,用过的书即使算放过书包里的共十本左右,满打满的算,利用率也不过50%。所以学校滥发书也是致使学生卖书一个原因。
  对于卖书的意义,其实一点也没有,真以为我前面说道的在于“钱”的问题,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曾经不小心就偷听了老板的谈话,老板说书是八毛钱一斤在废品收购站买来的,另外一人大惊说道怎么这么贵,去学校收,才四毛五一斤啊,老板说废品收购站可以拣自己需要的书,新的书,再卖给学生,一块钱就可以翻十倍。所以钱根本不是问题。有些学生说,并非自己不喜欢书,只是感觉心里不爽,卖掉那么多崭新的书,心里有种莫名的快感,末了 ,他还告诉我,也为了弥补一下损失。在某某人眼中,书是一本万利的事,给我们强加许多书,而这些书到底有多少用处,我们似乎还可以说是知道的,但是他们就只知道今年发下去多少书,利润有多少。书一旦用过了到了不识字或者不好读书的人手里,就是一对废纸,不管里面有多么高深的理论,花了前人多少的心血,但是到了这里,甚至比不上手纸。有时候躺在众多的废品中想想真是寒心。
  在充满商业气味的学校,一个个大学生匆匆忙忙的奔碌着,颇为忧伤的样子,象牙塔的年代早已过去了,曾经问一个晚上没有回来的朋友和女朋友干什么去了,他倒也简洁:“吃饭,开房。”一提到女大学生,就很自然的联想到“性”和“二奶”等字眼。不知道是学生自身的不洁身自好造成的,还是另有原因。星期天的早晨,太阳已经到头顶了,不少人抬头看看天:“还早!”多读了几年书以后,生活变得不再单纯,所谓不再单纯就是在大学里和同学一起出去玩,买些小玩意,看看电影,泡泡吧而已。而这些是在未上大学之前是不敢想象的,记得每次放学回家就是做作业,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所以自认为是读书的效果。而且颇为自豪读了那么的书。
  曾经在夕阳笼罩的校园里散步,空气闷热,买了一听饮料,似乎隐隐的感到一丝清凉,后来注意到身后有一个小孩,不停的跟着我,我回过身,是个小女孩,十岁光景,满脸的稚气,十分的可爱,她紧紧的盯着我的手中的饮料,我有点不好意思,就在旁边的报厅里买了一听,递给她,她笑了,夕阳下的小脸蛋泛着孩子特有的红晕,裂开换牙的嘴笑着,我转过身,刚要离去,就听到啪的一声开饮料的声音,我回过头,只看见那小姑娘跑到一棵树旁,倒掉饮料,然后把空的罐头放在脚下,熟练的踩扁,甩手一扔,就飞到了她身边的那个塑料袋里,接着一蹦一跳的走开了,我半晌没有回过神来。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