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美国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与信义义务

  前一时期,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张维迎、张文魁等人是在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研讨会"这一活动中收受了"出场费"——科龙在支票上以"劳务费8万,另稿费"的名义直接分发给上述人员。张维迎等人的发言和报告全部口径一致地支持科龙和顾雏军,实际上是以国家研究机构名义举行的一次为科龙和顾雏军"造势"的会议。明目张胆地由科龙出钱,利用国家权威机构举办研讨会,向与会的知名人士支付巨额报酬,为科龙的商业行为进行辩护,从而使其在同行业中取得摆脱自郎咸平攻击科龙财务状况后所带来的竞争劣势。大多数观点[7]认为应当视为上述经济学家的行为属于商业受贿,数额巨大,理应构成犯罪。其实,以上问题如“黑哨龚建平”案件一样,在我国刑法现有的框架内很难从文本上得出有罪的结论。但是,美国各州的刑法典早已将诸如张维迎、龚建平此类为社会提供“公正信息”(independent information)的学者、裁判等界定为“非利害关系人”(disinterested person),或称为非典型的信义义务人。如果此类主体非法收受贿赂,做出不公正的裁断、发表虚伪的言论,情节严重的,应当受到刑事处罚。例如,宾西法尼亚州刑法典规定,对公众承担独立评估、批判等责任的非利害关系人,如果要求、接受、同意接受任何好处以至于客观上影响其独立的选择]、判断,构成二级轻罪。[8]该罪的立法理念在于非利害关系人对于整个公众在事实上承担了重要的信义义务,非利害关系人的判断将极大地影响到信任此种判断[9]的公众的相关行为。
  结论
  美国各州刑法基于对信义义务的思考,发展出了颇具特色的商业贿赂犯罪体系。其立法理念在于着重保护受益人的权利,强化受托人的信义义务,利用刑法实实在在地维护人民的财产权。
  
【注释】  --------------------------------------------------------------------------------
作者主要研究方向,英美刑法
该法第22条规定:“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仅仅是将商业贿赂行为予以“宣告式”的刑事否定评价。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