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蒋介石不同,国民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宋子文则对苏俄的计划经济极为赞赏。作为一个留美归国者,他早期的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经济学。但随着其步入政坛及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宋子文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931年初,宋子文提出:“国家政权直接介入,干涉社会经济的主张。”
蒋宋二人,在实行国家对经济的统制上是一致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就开始推行‘统制’政策,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统治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虞和平教授对《商务周刊》说,“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绝对统治,尤其是对包括交通、金融和重工业在内的‘上游产业’的控制。1928年之后蒋介石也是在这么做的,理由基础也是民生主义。”
对现代中国的经济史来说,1928和1935是两个重要年份。1928年,国民政府首先从掌控金融资本入手。政府派任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董事,并以政府名义参股20%。这两家银行成立时都属国有,但在北洋政府时改为民营。1935年时,国民政府颁布《中国银行法》和《交通银行法》,同时发行金融公债,又以公债作为资金参股到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将其股权提升至50%和60%,这两家银行的性质再次从民营转变为国有。
“这种行为就是利用国家手段强行夺取企业所有权。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又采取相同手段将另外浙江实业银行等10家经营状况较好的民营银行也改为公私合营,实际上就是官营,因为政府股本已占据了80%。”虞和平说。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用纸币取代银元(硬通货),由四大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其余货币一律停止使用。国民政府借此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同时稳定汇率,法币实行“外汇本位制”,盯住美元和英镑,但以美元为主,1元法币约合0.29美元。
“国民党政府统一货币发行,从理论上完成了货币近代化的进程。蒋介石自己也说,他实行经济统制是从整顿金融开始。”虞和平说,“随后,国民政府改组机构,加强对工业和交通的控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改组政府部门,成立三部三委,准备与日本抗战。“三部”为交通部、铁道部、实业部;“三委”是经济委员会、国防设计委员会和建设委员会。1935年后,由国防设计委员会更名而来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为当时中国权力最大的经济主管部门。
“尽管国民党从1928年开始提出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计划,但并未马上执行。”研究中华民国史的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赵兴胜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没有钱,另一方面,军阀还在混战,名义上统一全国的国民政府执政力量并不强。
到1935年,四大银行改组与法币改革成功,同年,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遇刺被迫辞职出国,担任实业部长的汪系重臣陈公博下台,继任者为原中国银行总裁、《大公报》社长吴鼎昌。吴鼎昌响应蒋介石号召,开始大规模对工业着手实施酝酿已久的国营建设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