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张翔先生所谓“保护作品完整权”应当是
宪法上“人格尊严”和“艺术自由”在著作权领域的映射就显得无的放失了。胡戈的改编行为,如果是侵犯了著作权,那也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陈红的著作权,完全与陈导根本就不存在的“保护作品完整权”无关。
张翔先生接着说,胡戈的行为虽然在民法上可能是一种侵权行为,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活动。诚然,胡戈“精心所为的镜头剪辑、台词编写,以及对几位风格迥异的演员的声音的模仿,我们很难否认这是一种智力活动和情感表达,”但是,这并不是说,所有艺术创作活动都是受
宪法保护的“艺术自由”(从权利意义上说的自由)。例如:“精心的镜头剪辑、台词编写,以及对几位风格迥异的演员的声音的模仿”做出来的却是黄色影片,难道也是受
宪法保护的“艺术自由”吗?同样,如果胡戈的所谓作品是建立在非法基础上的“作品”,那其所谓的自由根本就不可能受
宪法保护。这个问题简单就好象问小偷偷来的东西是不是属于小偷一样。如果小偷把偷来的宝石打磨、加工、使之变成了美丽的戒指,这个戒指就该属于小偷吗?在这样的情况下,胡戈是没有合法的受法律保护的什么创作自由权利的,这当然也就失去了讨论胡戈和陈导演的“权利”是否存在“冲突”的基础。
因此,很显然,陈凯歌在《无极》中根本不享有所谓的“人格尊严”,更谈不上“艺术自由”与胡戈的“艺术自由”在特定的情形下发生了冲突。胡戈也根本不必引用
宪法上的“艺术自由”权去对抗陈导演根本不存在的“作品完整权”。从这个角度讲,张翔先生这篇文章确实没必要写了。而且,从专业角度看,这根本就不是个著作权的案子。如果我是胡戈的律师,我完全可以主张(如果陈导演按照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诉请起诉)原告不适格——还是回家请夫人出山吧,陈导!法官当然更没必要在这个案件中考虑什么胡戈在
宪法上的艺术自由的问题了。
张翔先生写出这样的评论并不希奇,因为目前知识产权作为一个热点,人人都想对之评论两句,很多法学专家、经济学家似乎一夜之间都成了知识产权专家。但是,作为专业的法律报纸,《检察日报》刊登出这样的文章,真的是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