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探寻中国法制现代化之路径

  
  
  
【注释】  --------------------------------------------------------------------------------

* 华东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

1 S·享廷顿:“关于现代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04-206页。

2 参见张文显:《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 孙国华:《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4 马小红:《礼与法》,经济管理出版社。

5 同上。

6 谢晖:《规范选择与价值重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页。

7 参见陈芸:《浅谈中国法治之资源取向》,《方圆法评》2002年第三期。

8 参见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 参见萧瀚:《谈中国制度转型的深层忧虑》,搜狐《视线周刊》2002年第七期。

10 参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年版。

11 参见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2 详细请参见马小红:《礼与法》,第一章的内容,经济管理出版社。

13 参见鲁西本尼迪克特:《菊与剑——日本文化的类型》

14 参见“论法律移植与移植法本土化现象”,载何勤华主编《法律移植与本土化》,法律出版社。

15 参见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6 上述论点请参见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7 参见范谕:“法治和法律者”,原载《检察日报》1999年12月8日。

18 参见夏锦文蔡道通:《论中国法治化的观念基础》,《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

19 参见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

20 法学教材编辑部编:《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页。

21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388页。

22 参见何勤华主编:《法律移植与本土化》,《法律移植及其本土化现象的关联考察》,法律出版社。

23 参见马小红:《礼与法》,经济管理出版社。

24 参见梁治平: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的译者前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5 法制现代化的内在特质具体包括:内制改革的需求;法律制度对社会关系广泛有效的调节;创新精神;反映现代文明的成果,品质;剔除野蛮的因素;人类对法的认同,理解,弃旧图新的愿望。详细阐述也可参见前引文。

26 参见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7 参见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8 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29 严存生:《法律的价值》,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152页。

30 参见杜普贝克:“论当代美国的法律发展与运动”,《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五期。

31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8页。

3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页。

33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年版,第38页。

34 赛尔曼:《法律秩序与社会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35 勒内·达维德:《当代世界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