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现场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5)根据现场遗留物。现场遗留物,常常是作案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作案人将它由居住地带到发案地,绝大多数的物品上都会留下其居住地的标记和特征,能直接或间接地说明作案人是从哪里来的,居住何地。当然,有时作案人留下的遗留物可能不属于自己的,或偷或借或捡来的,那就另作别论。
  常见的有助于判明作案人居住地的遗留物有:车船票、地图、标有文字并能指明一定地点和单位的物品(如奖励包、工作笔记本、单位信笺、信封、工作服、单位发的碗、盆、文件、信件、电报、病历、发票、收据、帐单、寄存单、提货单等)、生活必备品、雨具用品等。
  (6)根据现场材料。在现场分析过程中,如果能准确地分析出作案人的居住条件,往往能把侦破工作引向深入。分析的依据有:一是根据作案人杀人碎尸状况分析作案人的居住条件;二是根据尸块上的粘附物分析作案人的居住条件;三是根据现场遗留物分析作案人的居住条件;四是分析作案人是否具备单身居住条件。
  3、分析犯罪经验。
  分析犯罪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语言特点分析。有经验者与无经验者在语言的内容表现上存在着差异。具体讲:一是对被害人使用的语言、语调不同。在强奸、抢劫、杀人、敲诈等案件中,有经验者为达到犯罪目的,常用威胁、恐吓、强令服从的语言来迫使被害人就范。而有些无经验者作案,看到被害人痛苦的表情,他们则会说一些哄骗劝慰之语。二是使用犯罪隐语不同。有经验者之间的交流以及与被害人接触,作案人大多使用行话(暗语)、而无经验者对犯罪行话(暗语)甚为生疏,不会在作案中无意识流露。三是是否有语言伪装。有经验者为了改变所属的地方口音和语调习惯,以达到掩盖隐藏自己的目的,往往故意进行语言伪装,特别是熟人作案此法常用。而无经验者则因恐惧,在语言上很少有伪装。
  (2)从破坏特征分析。有经验者作案时,破坏客体的手法一般比较老练,有较强的稳定性。而无经验者作案,破坏客体的手法显得不够老练,稳定性不强,破坏部位、破坏方法均缺乏研究,针对性和技术性均不明显。在破坏客体时的用力特征上,有经验者用“巧劲”,无经验者用“蛮劲”。
  (3)从作案行为习惯特征分析。作案行为习惯特征是作案人长期作案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是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定型化,形成之后几乎很难改变。如选择作案时间习惯、作案地点习惯、作案工具习惯、作案手段习惯、侵害对象习惯、作案手法习惯等,都是作案人作案经验的总结。而无经验者无作案行为习惯可言,即使一二次作案,也是处于初次尝试阶段,动作变化不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固定下来,因此在现场上将各自的案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不出它们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4)从作案过程特征分析。无经验者作案心情恐惧紧张,一进现场,心跳加剧,害怕会被人发现抓获。本来作案动作就不够熟练,加上心理的原因,更使手脚笨拙,动作不听使唤,一旦盗窃到部分财物后,迅速逃离现场。而有经验者在现场上表现出胆大,不急于离开现场,有的还伴有吃喝、坐卧、恶作剧的行为,作案动作较准确利索。
  (5)从伪装、破坏痕迹特征上分析。有经验者作案多有伪装性、破坏性痕迹,而无经验者作案缺少这方面的特征。伪装的种类、原因、手段、方法、目的多种多样,但大多是自身形象的伪装,目的是掩盖自己的体貌特征。如蒙面、面部化装、倒穿鞋、穿异性的鞋,借用他人的物品冒充他人作案。破坏现场,大多数是破坏现场上的痕迹物品,如采取扫地、抹桌、泼水等手段,以达到毁灭痕迹的目的。
  (6)从走路特征分析。有经验者作案前,多在现场周围窥视偷听,观察动静,容易在平时很少有人涉足的地方(墙根、房子前后、阴暗角落)留下脚印,脚印特点是一脚重一脚轻,一脚直一脚斜,时快时慢;走路多走墙根,路线弯曲并重复,步幅不规则;作案后急于逃跑,慌不择路。而无经验者一般对现场有一定的了解,对事主的活动规律心中有数,不进行冒险作案,作案的保险系数大,故其步幅步态特征与有经验者不同。
  五、分析被害人
  对于在现场上发现被害人的案件,在现场分析时还必须分析被害人情况。分析被害人,通常要分析被害人的被害状况、职业身份、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经济状况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