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卢曼的系统理论对主体哲学遗产的接受

  这样,系统合理性就代替了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结果,作为形而上学批判和权力批判的理性批判(对此,我们在这些讲座中做了回顾),就错过了其目标。由于系统理论不仅在科学系统内部做出了独特的专业贡献,而且还带着普遍性要求渗透到了生活世界当中,因此,它用元生物学的基本信念取代了形而上学的基本信念。这样,客观主义者与主观主义者之间的冲突就失去了意义。或许,用语言建立起来的主体间性和自我指涉的封闭系统又成为了一场争论的关键词。这场争论取代了失去价值的身—心—难题。
  
【注释】  1 卢曼:《社会系统》(Soziales System),Frankfurt am Main,1984。
2 我对委屈已经习以为常,我自然也就清楚地知道,只从一个单一的角度去讨论一种理论是无法把握住其丰富内涵的。但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卢曼的理论对于我们的讨论才有意义。
3 “任何一种自我指涉的系统都只有一种它自身促成的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没有自在的周围世界”。卢曼,(1984),146。
4 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Erkenntnis und Interesse),Frankfurt am Main,1968,59ff. 。
5 在这个意义上,卢曼继承的是尼采,而不是主体哲学,请参阅本书第409页,脚注8。
6卢曼,(1984),第630页。
7卢曼,(1984),第630页。
8卢曼,(1984),第645页。
9卢曼,(1984),第599页。
10 卢曼,(1984),第654页。
11 卢曼强调认为:“在人文主义传统中,人内在于、而不是外在于社会秩序。人是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是社会自身的组成部分。人之所以被称作个体,原因在于他对社会而言是一个无法进一步分解的终极因素”。卢曼,(1984),第286页。
12 卢曼,(1984),第288页。
13 卢曼,(1984),第92页。
14 规范的反人文主义的效果在盖伦的作品中有着集中的体现,而在卢曼这里却付之阙如。
15 卢曼,(1984),第142页:“意义可以潜入到肉身当中的生命感受之流当中,并表现为意识。但意识也可以潜入到囊括他者的理解之流当中,并表现为交往”。
16 卢曼在很多地方认为,心理系统在进化序列中处于有机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也就是说在发生上它“先”于社会系统。只有心理系统拥有意识,人格作为意识的承担者是社会系统的基础(第244页及下两页)。这样一种途径主要源于如下思考:它们涉及到的是社会系统的自我催化。如果(列维所说的)社会秩序发生的途径在于,一个唯我论的行为者用片面的自我设定来打破双重可能的尴尬循环,那就必须设定个人或“意识的载体”,他们是在参与社会到社会系统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判断和决断能力——只有从这样一种“物理-化学-有机-心理的现实性”出发,才能形成一种社会系统(第170页及下两页)。另一方面,两种系统类型不能立足于不同的进化渠道,如果二者都想通过意义加工在有机系统面前所显示出来的杰出成就把自己凸现出来的话。因此,卢曼在其他地方(第141页及下两页)提到了共同进化,认为不同的意义加工系统在其周围世界当中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具有同等的原始性。它们的基础有两个,一个是意识,一个是交往。
17卢曼,(1984),第136页及下两页。但还不清楚的是,前语言意义如何才能在意向性的意识结构中预先得到规定。
18卢曼,(1984),第367页及下两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