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关于我国政治民主的“碎语”

关于我国政治民主的“碎语”


刘猛生


【关键词】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
【全文】
  “政治文明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成果,表现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须臾不可分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学习十六大教材第23讲《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一段话,虽然是在诠释“政治文明”的新提法,但于我却没有多少新鲜感,我有的只是沉重,是不是使命感我不敢说。“民主政治”!“政治文明”!不管怎么说,能提出来就是一种进步,至少有向文明社会迈进的思索,国家,特别是有希望的国家——应该这样!
  我这个人很奇怪,老是觉得政治和民主的有机结合带有表象性,肯定长不了!也肯定深不了!举个极端的例子,真有那么一天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按马克思他老人家设想的模式,国家肯定是不存在了,政治当然也会随着载体的消失而“自行了结”,但民主依然存在,而且应当更具活力——制度性新鲜血液滋养的活力。
  话归正传,政治和民主到底能不能有机结合,还是留给政治科学家们去讨论,留给政治家们去演绎吧!我是卑微的“小辈”,我虽有振臂一呼的权利和冲动,但我只有“碎语”的能力。而且徘徊在坐标的中国象限中——“碎语”。“碎语”——中国的民主。
  首先声明,如果本文缺少主流语言,那时因为作者在极力维护主流意识。有时候,维护主流意识的最好方法是不使用主流语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文章开头引用的那一段话,全是主流语言,效果也不不咋的,至少对我是这样。
  把党置于何处? 这是首要敏感问题。十六大报告中有经典主流阐述。客观地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光政治民主问题,我国所有与政治体制改革有关的问题,最终都无一例外地归结到“党的领导权”这个核心问题上来。没有科学地化解这个核心问题的所有改革(决大多数叫“改良”更贴切),都有“口号”性质,看作“形象工程”也未尝不可。这一切都源自于党的领导权是一张“有形的网”。之所以说他“有形”,是因为它被个体和组织真实地感知并遵循着,已形成了一种比“习惯性”还强烈的规则。(不像在无形的网面前,你“嘣”得一下被弹回来以后才知道“犯规”了,有时还莫名其妙。)
  就党的领导权问题,近年来各种界面的专家都有较深入的探讨,犹以法学界声响最大。他们认为,各级党组织是“实在”的权利主体和“虚无”的义务主体,是权利义务结合最失衡的组织体,因此,从法理学角度分析,这个组织体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失控。为什么呢?根据我的理解,应该是组织体的内环境缺少“外趋力”的缘故。“外趋力”是在义务拉动组织体过程中形成并做强的,因此,义务缺乏的体质势必会造成“外趋力”的疲软。这样,组织体内环境的“维修”、“保养”乃至“升级”,只能依靠“内趋力”的唯一力量,讲通俗一点、讲微观一点,就是靠自觉。其效果可想而知。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