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从法律上废除农业税是个重大标志

  一是巨大的历史贡献性。几千年中国财政税收的历史,实质就是农业税收的历史。中国的农民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提供了经济上的物质基础,为历朝历代的王朝政权运转提供了经济保障,为民族的延续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和团结作了特殊贡献。可以说是农业税支撑整个民族,是农民托起了江山,是农民的血汗浇灌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民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贡献了力量。建国之初,新政府为了迅速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余经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工业化过程所需的资本积累往往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方式,从农业部门据估算,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其绝对数1952年为24亿元;1957年为127亿元,1978年为364亿元;相对数(“剪刀差”绝对数占农业新创价值的比重)1952年为17.9%。据统计,1955年~1985年,通过农村和城市的交换价差,国家把6000亿元~8000亿元资金从农业部门迅速和直接转移给工业部门,而且从总全局上保证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积累的增加。由于实行这种制度,使我国农村百业萧条,民不聊生。农民终年劳累,收益极低,停滞于年均仅增加一元的低水平,农民把收入的大部分通过集体贡献给国家,支持工业建设。农村的贫困长期延缓,温饱往往也难于保证,基本上没有储藏可言。1957年农民人均年度纯收入为73.37元,1978年增加到133.57元,20年中仅增长60.2元。同时还有约2亿人不得温饱,处于半饥饿状态之中。(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现在取消农业税,实施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完全应当的。
  二是极大的灾难性。正是农业税制度,给农民、给战争、给国家社会带来了数不清的灾难。总结回顾农业税的历史,是一部农民的负担史,也是农民的一部血泪史。封建地主阶级运用国家政治权力和法律“强迫农民缴纳贡税,并强迫农民从事无偿的劳役,去养活一大群的国家官吏和主要地是为了镇压农民之用的军队。”(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进行了超经济的财政剥削,造成了劳动人民的长期级端贫困,可以说整个国家机器是以农民的膏血来润滑转动的。在汗牛充栋的历史史料中,在文人和官吏的文集里,反映了无数官吏横征暴敛,苛政猛于虎的情形;农民因农业税收造成的深重苦难不绝于史。范成大有《催租行》诗,揭露了当地官吏借收税勒索农民的情景;白居易的文集有“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回观村闾里,十室八九贫”的诗句。在宋代文人朱熹《都官集》内有“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岁入财赋,数倍唐室。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他还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今夫取民之财可谓悉矣,一夫不耕,耕者在田,而获者在门;匹妇之蚕,织者在机,而征者在屋,天之所生,地之所产,苟可以衣且食者,皆为犯禁,何民不穷也。”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九月的上书中对农民的苦难绘得极其深刻。他说:在所有的百姓中,唯有农民最苦,农夫春耕夏耘,雨身泥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养蚕收茧,搓麻纺钱,都是一缕一缕积起来,一寸一寸完成的。他们真是勤劳极了,而又经常遭受水、旱、霜、雹、蝗虫等灾害,即使侥幸有点收成,也被税收和债主交相争夺而去,因此“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文庥乞省览农民封事札子》)由此他对民间疾苦深表同情,忧虑,主张减轻农民负担。在封建社会,个别同情农民疾苦的官员,甚至以自杀来抗议增加农民负担。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巨鹿太守马光直不忍向农民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在赴任途中,上书直陈时弊后吞药自杀。清末时陕西民歌:“不用谄,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今年猪吃羊,明年种地不纳粮”。反映了农民对封建王朝的仇恨和对农业税取消的盼望。正是由于农业税制度的残酷性,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和农民起义战争,都是由农民负担而引发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