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那些假公济私、肆意贪婪的官员,其行为必然直接对赋税征收造成危害。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康熙年间山西太原知府赵风诏,其人为政贪残,竟然明目张胆地声称,“为官不要钱,如妇人不养汉”①,并奉为自身的信条。当然其治下的情形便是自‘姓受更重的剥削,卜缴国库的税款或拖延或亏欠。这种情形清代各时期多有,但成一种风气是在乾嘉之际。嘉庆时有一种“做亏空”的恶习。嘉庆五年(1800)正月嘉庆帝在给各省督抚的卜谕中指出,“人抵州县亏空,不畏卜司盘查,而畏后任接于。卜司不能周知盘查,仍须书吏临期挪凑,贿嘱签盘。况为期迫促,焉能得其真实。此所以不畏卜司盘查也。惟后任接于,自顾责成,无不悉心查核,书吏亦自知趋向新官,不能隐藏册簿。然此皆向来之弊,非近年情形。近年则新旧交相联络,明目张胆。不特任内亏空未能弥补,竟有本无亏空,反从库中提出带去,名曰做亏空。竟移交后任,后任者不肯接收,则监交之员两边说合,设立议单。其不肯说合者,又令写具欠券,公同书押。以国家仓库作为交易,实属从来未有之创举。”①作为亲民之官的州县民官,把国家仓库作为交易的对象,己堕落到肆无忌惮的地步。这样的官吏,在向人民征税时,便肆意多征豪取。官逼民反,遂有嘉庆年间的白莲教人起义、道光年间的钟人杰起义。@
赋税征收过程中,官员对下属和基层社会管理松弛方面,主要体现在吏役和绅拎的作弊泛滥。我们知道,清朝的正式官员只设至县一级,县的治理需靠人量的吏役并依赖乡村半官方性质的里甲、保甲组织。而吏役等是没有官方发放的体禄的。他们从事这一行业,本为一种义务供职。但事实卜,他们多利用公职敲诈勒索,或者与官员相勾结,贪污舞弊,人发不义之财。参与赋税征收,便为他们攫取钱财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而他们又往往与基层社会的地方势力绅拎豪强狼狈为奸。此类情形,留存下来的资料俯拾即是。如雍正}1二年,清查山东积欠时,该省益都收书侵蚀历年钱粮2 089两,武定州柜书侵蚀历年钱粮1 249两,民清、泰安、历城、滕县、利津、泅水、单县、东平、沂水等州县,查出收书等侵蚀银三四自‘两一二自‘两余不等。。至雍正}1三年}1一月,该省查出计役蚀银共8万余两。①探究积欠的原因,结果是,“出于小民无力清完者,卜}卜三四。余或豪强拎棍,肆意拖延,单头甲催,包揽贻累。又或州县收书完粮,而银不入柜。人票而填作小根,新旧交盘,混作民欠。实征流水,未及稽查,于是洒派匕摊,重征叠比,种种积弊,不可枚举。”①这种吏役和绅拎对赋役征收的危害作用,正反映了清朝官员对地方董率的勤惰。正是官员的管理松弛,使得山东竟出现了“不欠钱粮不成好汉”的恶谚①。江苏积欠的缘由,也是如此。乾隆二}1四年(1759)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弘谋指出,“悉心体察江南积欠难清之故,总由民俗浮靡,习为速欠。其间实在贫乏拖欠者,如庐墓荒地及产典粮存年久无着,又家多事故力有难支,如此者不过}1之二三。”④其他均是拎监吏役抗延侵蚀造成。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