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现代法治视野中的民事举证责任

论现代法治视野中的民事举证责任


邵明


【摘要】本文从现代法治的角度,阐释和讨论了“民事举证责任”的内涵,及行为举证责任和结果举证责任之间的合理关系。“谁主张谁证明”作为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有其合理性,但是在特殊情形中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并且在出现法律漏洞时往往需要法官自由裁量举证责任的分配。
【关键词】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
【全文】
  邵 明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院 ,北京 100872)
  
  如何理解现代法治中的民事举证责任的内涵及行为举证责任和结果举证责任之间的关系,是建构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本文从现代法治的角度,试图准确解释民事举证责任的含义并阐释其分配规则。
  一、现代法治视野——民事举证责任内涵之界定
  民事举证责任制度既是以当事人主导为原则的诉讼制度的必然内涵,又是“判决型”程序结构中最重要的正当性原理,为法院在案件真伪不明时做出的判决提供正当性根据。因此,举证责任制度既是“判决型”(审判程序)程序与“调解型”程序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制度原理 ,又是“判决型”程序与强制执行程序相区别的一个重要制度原理。
  在现代民事证据法律制度中,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事实上,“举证责任”这一术语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相区别的概念:行为举证责任和结果举证责任。即证明责任包含两方面内涵:
  (1)从提供证据或者行为意义的立场把握举证责任,即提供证据责任、行为举证责任或主观举证责任,是指对于利己案件实体事实,提出该事实的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在民事诉讼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只要提出了利己的案件实体事实,在通常情况下对此事实就得承担行为举证责任,所以承担行为举证责任的直接原因是提出了利己的案件实体事实。
  (2)从说服法官或者结果意义的角度看待举证责任,即说服责任、结果举证责任或客观举证责任,是指在审理终结时(此时法律所许可的证明手段已经穷尽 ),案件实体事实真伪不明的(non liquet),提出该事实的当事人应当负担不利益判决(败诉)的后果。因此,承担结果举证责任的直接原因是在审理终结时案件实体事实真伪不明。可见,与证明标准直接关联的是结果举证责任。
  当事人履行行为举证责任的行为,即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提出的利己事实,在大陆法系属于当事人攻击防御方法和取效性诉讼行为,受到举证时限制度的规制,所以行为举证责任属于诉讼法的范畴。对“行为举证责任”冠之以“责任(duty)”是很贴切的,因为“无行为就有不利益的负担”。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