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到”在汉语中大抵表达两层义涵:客观上的认知和信念上的认知。前者的分量显然太轻,而后者的“道德约束力”恰恰是中方正需要的。在很多英汉辞典中的acknowledge的词条之下虽然找不到“认识到”这三个字的翻译,但不难想像,对中美谈判的顾问、高参而言,“认识到”一词得来可以全不费功夫。40岁以上的大陆中国人,大概都不会忘记,在1970年代初的文革时期,“认识到”是何等振聋发聩的三个字:“毛主席的教导使广大革命群众深刻认识到••••••”、“工人师父语重心长的话语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老贫农的忆苦思甜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等等,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认识到”可谓当时中国大陆老百姓的口头禅、“座右铭”。因此,采用“认识到”的说法很自然。而“认识到”的妙处不仅在于使中国政府超越了当时的两难境地,发生了没有“承认”的“承认”效果,同时还起到了当事人也许都没有想像到的潜移默化的震撼作用。(因为中文文本毕竟主要是给中国人看的)。直言之,“认识到”三个字在当时,实际上的确隐含着颇为虔诚的宗教意味,所指的绝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而是一种执着的笃信,因而很正式、很庄严。这一层涵义在有关acknowledge的诸多英语解释中也依稀可辨,如:O God,we acknowledge thee to be the Lord. 呵上帝,我们承认你是主。(《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牛津大学出版社1970年版,第10页)。这里的“承认”显然不是对下的“恩准”,而是对上的“拥戴”,而且是全心全意的。毫无疑问,这里的意思正是“认识到”。有了这个依据,更可以说:将“认识到”写入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是当时的中国政治领导人的“棋高一着”。所以,黄教授坚持认为,《公报》中的每一个表达都是经中美谈判代表反复磋商,并由中国最高领导人定铎的,不能随意更改。在这一点上,黄教授所言在理。
再来进一步考察“认识到”和“承认”的差异。
人教社的“发言人”曾用一老师批评小学生的例子说明“认识到”和“承认”的词义可以互换:你承认不承认你的错?有没有认识到你错了?然而,“认识到”和“承认”的涵义并不完全等同。用语义学分析,“认识到”和“承认”指向的是两个不同的对象;从语言哲学上讲,“认识到”关乎人的认知能力(理智),而“承认”关乎的是人的行为能力(意志)。易言之,一方面,“认识到”未必能“承认”;另一方面,即使“承认”了,也未必已经真正“认识到”。人教社在这一点上不仅对“认识到”和“承认”的能指的基本差异视而不见,还混同了此“承认”(坦白)和彼“承认”(尊重)的实际意指。特别是忽略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崇尚德性伦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实用主义的现代工具理性对“认识到”和“承认”关系的不同理解。而中国政治先贤正是在此巧妙地运用了这一“空间差”:(美国)不仅“承认”还应该“认识到”(“知识即美德”),既然(美国)“认识到”就必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