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第10次互联网报告: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数已达1613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307万台。
CNNIC第11次互联网报告:截至200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910万,较之半年前增长了1330万,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增加到9.8小时。
CNNIC第12次互联网报告:这是“非典”过后我国发布的第一个全面反映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报告。最新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800万,半年内增长了890万。
CNNIC第13次互联网报告:截止2003年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了795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27216M,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4万和59.6万。
CNNIC第14次互联网报告: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7.9%,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飞速,总数达到53.9G,比去年同期增长190.3%。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8万和62.7万。
CNNIC第15次互联网报告:截止2004年年底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3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
CNNIC第16次互联网报告:截止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其中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迅猛,首次超过了网民的一半,达到5300万人,增长率为23.8%,这也是宽带用户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
上述统计数字明确地勾勒出网络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从这个轨迹我们可以看出网络发展不是传统的渐进过程,而是一个激进的雪崩式过程。网络的这种激进式发展使它从一开始就是以一个颠覆者的形象出现,但是这个颠覆者的革命历程并不平坦。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网络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天堂到地狱再到回归人间的过程:它曾以摧枯拉朽之力来终结一切传统模式,也曾被指责为浪费大量社会资源的一场成人游戏,但是目前的互联网已经回归到理性的发展轨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互联网给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互联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时政的关注和对言论自由的渴望。一些门户网站可以让人们迅速了解国际国内的大情小事,BBS(论坛)、Blog(博客)可以让人们针对时事及时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便使得网络很快成为一块重要的舆论阵地,网民的呼声也因此而成为一种重要的舆论力量。2003年3月20日,湖北青年孙志刚在广州被收容并遭殴打致死。该事件首先被地方报纸媒体曝光后,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积极介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互联网发挥了强大的媒体舆论监督作用,并最终促使有关部门侦破此案。6月20日,国务院发布《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