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们的研究生能够提高维权意识,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导师公开“叫板”的话,或许从理论上说会好一点,但在现实上,研究生却受制于导师,不敢“得罪”这些掌握他们在校命运甚至更长命运的有权人。于是,研究生的“老实八交”,又反过来纵容了那些“捣师”(“捣浆糊的老师”之简称也)的不负责任行径。可见,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并不见得就付出更高的成本,相反,在当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下,越是高学历培养,付出的教育成本越低。可是在事实上,越是高学历学生,在有些高校,支付的学费越是高昂。有时候,想想有些连工资都发不上的小学教师,他们含辛茹苦地手把手地教小孩子识字、算数,上班下班都要翻山越岭赶山路,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与我们大学堂里有些拿着丰厚的待遇而不负责任的大学教师相比,我真不忍心再这样写下去。既然高学历培养未必支付等值成本,那么,凭什么要收取那么高的学费呢?看来还是欠扁,你们说,我这一拳,能不打出去吗?
第四拳:勤工助学收费。什么是勤工助学收费?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为了支持那些贫困学生上得起学,为他们在校期间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以及助学贷款或者奖学金等助学支持。从勤工助学的初衷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助学制度,让那些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在校能够通过一些课外劳动赚取一点劳动收入,或者通过与银行签定信贷合同,所谓用“明天的钱来上今天的学”。同时,让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通过获得奖学金来解燃眉之急。然而,这却成了有关部门和有些人驳斥“高收费后穷人上不起学”的正当理由。这究竟能不能成为高校推行高收费的理由呢?我看不能。首先,所谓勤工俭学,本质上只不过是学校雇佣廉价的学生劳动力来满足学校的清洁卫生、环境绿化等校园管理需要,或者减轻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本应完成的工作量而已。之所以说“廉价”,是因为这些勤工俭学学生赚取的微薄收入也只不过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提供帮助,相比他们高昂的学费而言,这些勤工俭学收入难以支付每年的上万元学费。更何况穷人的孩子大都有发奋图强的性格,他们宁愿安心攻读学业,勤工俭学并非是所有穷孩子愿意和适合的,并且在客观上浪费了他们的宝贵学习时间,而“锻炼能力”并不应成为施舍穷人孩子勤工俭学的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让他们在勤工俭学和合理学费之间选择,我想他们宁愿选择后者。
其次,所谓助学贷款,在本质上也只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它能满足高校收取高额学费的需要。但对于贷款学生而言,他们并不会因为贷款而减轻自己的负担,因为贷款合同的本质是一种债务,履行期限届至,他们还是要依约还贷。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后收入并不可观的形势下,贷款毕业生的还贷压力将与其他诸如生存压力、购房压力、再深造压力以及孝敬父母压力、结婚成家之压力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延口残喘。因此,助学贷款这一缓解手段只能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向高校支付学费,高校也能保证贫困大学生不至于因为交不起学费而错失一笔“产业化收入”。如果在助学贷款和合理学费之间让贫困学生做出选择,也许他们会选择能够支付得起的合理学费,而不会去选择贷款,因为谁也不愿意让自己背上一个沉重的债务包袱。所以,助学贷款的正面功能只有当建立在合理的高校收费制度上之时,才会正常发挥。否则,一方面是高额收费,另一方面以贷款制度来搪塞美化高收费的合理性,这本身就是一种玩笑。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