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im的批评在指向英语文法问题的同时,更多则指向对文本有没有认真理解的问题。我相信Maxim在提出批评意见之前是把译本通读过的,就像译者在翻译时要反复阅读全书一样。这样看来,许多翻译问题的确出在对文本意思的理解上。我的一个翻译准则恰好也是尽量寻求在上下文中确定语词和句子的含义,力图不违背原书的主旨,而不一定追求具体术语非要用什么固定的译法,而更多致力于根据上下文确定的术语译法在全书的统一。对于一些约定俗成的术语,当然尽量尊重,但对于司法审查领域一些在国内还没有统一译法的术语,自己的译法也是反复斟酌的。另外,每个译者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翻译风格。这些观念可能与Maxim不大一样,但宗旨是一样的,都追求学术翻译的准确性。翻译无止境,翻译水平当然也有高下之分,这两点当然也不是误译的托词。对于正确的批评,我欣然接受,不过既然面对这么复杂的翻译和翻译批评,我想许多问题就有着许多商讨的余地,而Maxim在“举隅”一贴的开头就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本书的翻译存在“许多无需商榷的硬伤”,这似乎是把本来复杂的翻译批评简化了,也似乎不是学识和译笔如此之高、崇尚研究翻译和治学如此严谨的的Maxim所应有的批评态度。
二、具体的回应
下面就看看Maxim指出的一些不容商量的误译是不是真的错误,或者是不是真的没有商榷余地。
(一)、并非误译:
1、First, Marshall ended seriatim opinion writing and, with it, public airing of alternate approaches to fundamental law.
我翻译为:“首先,马歇尔结束了逐一列举司法意见的写作方式,从而也就终止了公开发表对于基本法的其他阐释”;
Maxim翻译为:“首先,马歇尔终止了法官逐一写作判决意见的惯例,对基本法的不同解释也随之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
Maxim评论说我的译法“很令人费解”,真有那么夸张吗?只要对 “seriatim opinion writing”稍加了解,只要联系上下文,并联系本书多次出现的“seriatim opinion writing”(我在本书中将之基本统一译为“逐一列举司法意见的写法”,我在此将“写法”译为写作方式,稍微有些不统一,但丝毫没有影响该固定术语的含义),以一般法学知识人的理解力,真的会以为这种译法的意思是马歇尔改变了自己的司法意见写作方式吗?大家可以把以上两种译法对照,意思到底有多大差别?我想并无实质差别。Maxim生怕别人不理解,在译文中加入了“法官”二字,对于这种固定术语来说,我倒认为是稍嫌罗嗦。
2、同样的生怕别人会误解的“质疑”反映在这句话中:They remained unarticulated because it served Marshall''s purpose to keep them so, while he presented period 3 judicial review as though it were a continuation of the period 2 understanding.
我翻译为:对其不加阐明,是因为这样符合马歇尔让它们保持默然现状的意图,尽管他在第三时期提出的司法审查好像是对第二时期所理解的司法审查的延续。
Maxim及一位网友的翻译为:对其不加阐明,符合马歇尔的意图,因为他要让人觉得他提出的第三时期司法审查是对第二时期
宪法理解的延续。
原谅我有限的理解力,我将自己的翻译多次阅读,还是发现和Maxim们认为的意思没什么差别。Maxim认为我这样的翻译完全没有搞懂马歇尔的深谋远虑。是吗?事实上,本书扉页的介绍就说,马歇尔“通过一种表面微不足道及巧妙伪装的方式,对
宪法的性质及司法与
宪法的关系实施了剧烈的变革”(见译本封底),我当初之所以愿意接手翻译本书,正是被这一介绍所吸引;在本书序言里也指出:“马歇尔所做的一切远远比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更具革新性和决定性……马歇尔实现了这样的转变,而且还没有让自己的目标和方法为公众所认识,或成为公开讨论的话题。他清楚意识到自己所带来的变化不会受到现存法律或政治规范的支持,所以他掩盖了自己的行动……”(译本“序言”第2页);我在译者序言里也重点谈到了这个问题,并引证该书第4页的话予以说明:“通过维持第二时期的语言和形式,马歇尔成功实现了悄无声息、不为人知的
宪法法律化及司法的
宪法实施。”可以说,马歇尔的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贡献乃本书讨论的一个核心论题。所以,联系这些上下文,说我对此误解误译,看来实属断章取义的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