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现代环境法的伦理精神探源

  对现代环境法追本溯源式的探求,使我们可以初步确认现代环境法的伦理性特征。这就使以伦理性为特性的现代环境法在客观上必然“要求法律必须体现某种伦理精神,必须追随某些道德目标,必须遵循某些价值准则”,而且“法律的有效性就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具有一种现实的道德属性。”[14]对现代环境法的伦理精神进行深入探源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
  
【注释】前者的代表性论著为:蔡守秋.调整论——对主流法理学的反思与补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后者的代表性论著为:李爱年.环境保护法不能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学评论,2002(03).
艾伦·沃森著. 李静冰译.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20.
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2.25-28.
余潇枫、张彦. 21世纪伦理学新走向——类伦理学, 社会科学战线,2005,(5),40.
环境问题有原生与次生之分,本文所称环境问题仅指次生环境问题,即因人类违背自然规律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即环境法调整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汪劲. 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6.
杨通进. 走向深层的环保.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44.
谭江华、侯钧生. 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与法学表达, 社会科学研究.2004.(1).83.
杨通进. 走向深层的环保.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1.
张文显. 法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
Holmes Rolston,1988,Enviromental Ethics: Duies to and Value in the Natural World, Temple University Press.4-27.
郑少华. 生态主义法哲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4.
蔡守秋. 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新——以环境资源法学为视角, 法商研究.2003.(3).
胡旭晟. 论法律起源于道德],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