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游走在声音与象形之间(代序)

游走在声音与象形之间(代序)


谢晖


【关键词】无
【全文】
  本书的内容,是根据我给山东大学在职法律硕士的讲课录音整理出来的,基本上是一本“说”出来的书。事先只有一份讲课提纲,没专门写什么教案,就把平日里的想法漫谈式地讲解给了受众。不过读书人总是有点敝帚自珍,因为有录音笔这么好的现代工具,也就把平时讲课的内容录了下来。尽管讲到兴奋的地方,电池没了,录音也就中断了,所以,留下来的录音也就往往是“断章”、“碎片”……
  可以说,自文明时代以来,人类的精神活动就主要纠缠于声音(语言)和象形(文字)之间。牧人的“信天游”是声音,他们刻在岩石上的图画是象形;面对面的互诉衷肠是声音,鸿雁传书的形式是象形;优美的歌声是声音,醉人的舞蹈是象形,而那典雅的戏曲却是两者的美妙结合;电话是声音、电报是象形;广播是声音、早期电视是象形,如今,电视已经实现了声音与象形间完美的立体结合;而互联网则更进一步完美地、立体地结合了声音与象形……完全可以这样说,当今世界的诸多竞争,乃是人类的这两种必不可少的交往符号——语言与文字间的竞争。然而,学院派的学者们却大都关注文字,忽视、甚至轻视语言;重视象形,忽视、甚至轻视声音。这从我们时下各个高校、各个研究机构评定职称时只看重那文字碓砌的“文章”,而很不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种种举措中人们不难发现。
  对这种情形,在那些语音中心主义的学者看来,也许并不以为然。最著名的,莫过于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就特别强调语音的价值。甚至在有些人看来,“西方中心主义”就是语音中心主义。确实,在那西方文明的轴心期,我们就能听到一位理想主义者如下的声音:
  “思想一旦变成文字这种外在的标记,就会失去与言说的联系,造成误解和歪曲,迷惑和变乱人心。文字非但不是有助于记忆的工具,而且会在灵魂中助长遗忘。”
  是啊,柏拉图的见解确实是超群的!在没有外在的文字工具的时候,我们必须将那声音、将那意义烂熟于心,嵌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而一旦有了这文字,我们就有了一个可以在心灵深处放逐记忆和意义的托词:忘了没事,查查书吧!
  但是,令人们感到乖张和不解的是:如此贬低文字和书写的柏拉图,最后还是下了那么大的决心、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把师徒之间的声音(对话)记录成了文字。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那位愤世嫉俗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却给后人留下了那部并非无为之作的伟大作品——《庄子》。今天,有信徒早已将它奉为经典——《南华经》啊!所以,文字尽管“变乱”了人心,但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摆脱它的纠缠。于是,我们,作为一位学人、作为一位教师,就只能纠缠于、游走在语言和文字之间、声音与象形之间、叙说与书写之间……
  这部书也是,今天它呈现在列位读者面前,显然也是文字符号的堆砌。虽然人类因为有了录音、录像技术和设施,对文字的依赖已经明显降低,但录音与录像的粗疏,仍然不能满足人们对精致的追求。于是,人们仍然怀念通过精致的文字来表达见识、突出意义。读书人、识字人仍然是这个号称为知识时代的核心、中坚、精英。我曾看到不少学者的讲课录像,原汁原味讲出来的太少,拿着高头讲章念出来的居多。所以,我们还无法摆脱这文字、这象形的“形式理性”,尽管它是如此地束缚了我们的自由!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素不相识、至今也未谋面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赵明节先生来信向我约稿,说那里准备出版一套“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丛书的时候,我不觉就动了心,很快把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有关法治问题的讲课录音托博士研究生魏治勋、周赟、李川,硕士研究生马德华、秦强、王斐整理了出来。原本整理了共十讲,但考虑到政党制度、议会制度、政府制度、司法制度以及法律观念等的改革,浅了不关痛痒,深了公开出版不是时候,所以,这些讲课记录,在这次出版的内容中全被我去掉,待时机成熟,出版不迟。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