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话语的重叠使得丧失建设性的同时又误导政府,以及降低学者社会声望(包括在官员
们心目中的评价)。记得当时颇引起一些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现在又在这本书里看到类
似的话,在报纸上看到周教授的学术观,我愿意再提出这些问题,以期引起周教授以及学
术界更深切的思考。
六、人民出版社
前面我们对于这家出版社没有任何回应表达了不理解,现在我还是希望作为一方当事
人,人民出版社能够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当下政府都讲究透明,一家出版社出了这么大
的娄子,一味地采取鸵鸟战术是搪塞不过去的。
除了这本书出现的问题外,这里还要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样的丛
书是否适当?应该说,这样一本剽窃、拼凑之作能够在这家全国最高层次之一的出版社出
版本身就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了,而且居然打出了“法学名家经典系列丛书”的招牌。文革
之后中国法学的恢复和缓慢发展尚不到三十年的时光,尽管学界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但是
,总体来说,法学还处在相当不成熟的阶段。不怕得罪法学界同行,坦率地说,我们的学
术积累还不足以成就一部原创的法学经典。这也不能完全怪罪法学界,因为一国法学的发
展离不开这个国家法治的环境。在法治基础尚未奠定的国度里,几乎不可能有一流的法学
著作诞生。这一点是法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甚至某些社会科学(如社会学、人类学等)不一
样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汪子嵩、范明生等先生的《希腊哲学史》乃是
经典,孟广林教授的《英国封建王权论稿》也可能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一部经典,但是,法
学的经典或许再等十年考虑不迟。当然,这并不否认今天的一些法学著作可以对国家的法
治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者为将来真正的经典问世起到孕育和滋养的作用。
一个时代文化状况差不多可以通过出版品来衡量。健康的文化秩序并不意味着所有的
出版社都出好书,但是,那些得到公认的一流出版社一定只出一流的出版品。这也是为什
么在一些发达国家里,人们买书很“认牌子”的原因。最好的大学出版社,以及一些名牌
非大学出版社,例如在法学领域里,像英国的Butterworths,美国的Little, Brown, an
d Company,出版物范围更广的W.W. Norton & Company,日本的有斐阁,等等,可以说是
凡书皆上品。如今我们的文化状况混乱的标志之一就是没有哪一家出版社是可以信赖的。
这套名号很大的丛书不过又一次验证了这个定律。
七、几句结语
我写这篇文字,心情并不轻松。我可以想见,尽管周教授(?)在网上作了很强硬的
表态,不过,在这种物议纷纷的情况下,他和那位合作者一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王天
成以及其他网友发现的剽窃事实基础上,我又查找出前面这些新证据,证明所谓“我们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