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的学术现状,我们该拷问什么?
魏小军
【摘要】当前学术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体制.
【关键词】学术;体制
【全文】
当前教育和学术正日益吸引大众的眼球而成为焦点问题,不时可以听到针对学者的质疑声音。曾几何时,我也产生过类似念头,可随着自己参与这一行当的时间延长,愈发感觉到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体制,而非学者。
正如我们的一个常识,如果受某一项制度约束的人中多数长期都在违反该制度,那么说明制度本身是有问题的。这种情形在我国当前几乎可以说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学界一般称之为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拿到学术上来,大概许多人有这种经历,到书店买一本书或去图书馆借一本书,粗制滥造的东西比比皆是。到学术期刊上就一个主题找几篇文章,发现多半是大同小异,有的根本上就是直接抄袭,一些所谓高层次的学术期刊登出来的作品也没看出就高在何处。大家都在谈论学术腐败,谈论学风浮躁。再加上在其他方面揪出了几个不好的典型,一时间仿佛学者就成了众矢之的,许多业内人士也挺身而出直陈学界的种种不良风气(说挺身而出是因为言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具体细节毋庸再说)。可当这些风波之后,再来看我们的学界时,似乎依然一切如故,在某些方面甚至更严重了。许多人在问,中国的学术到底怎么了,学者到底怎么了?在这样一种整体性的质量下滑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样的问题呢?为什么投机之风得以盛行呢?
我并非要为这个群体辩解什么(其实也没什么可辩解的)。只是把视角停留在他们的位置上,通过分析作为个人的学者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必然进行的行为选择,试图理清思路,以寻找前面所提问题的合理解答。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学者是人,而且多数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七情六欲。因此,我们对学者的要求与对其他百姓的要求不应当存在任何差别。有的人或许要问,那为什么学者比一般百姓的社会地位更高呢?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学者对社会的贡献在整体上比一般的百姓也要多。我们的普通经验也可以知道,虽然高校里的学者每年的正常假期比一般工作人员要多,可是他们的寿命和健康状况都比社会平均水平要低,他们工作时的精力投入强度比一般人要大;另外,实际上学者的工作、休假界限往往是模糊的,许多学者一年都难得有几天完全放下自己的研究,这也就是说学者对工作的精力投入在整体上起码不低于一般百姓(这一点前些时间媒体上有专门的讨论和调查)。而另一方面,学者的遴选比一般社会职业要严格,也即他们在整体上比一般百姓的素质要高,因此工作质量整体上要高于一般百姓。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学者对社会的贡献整体上高于一般公众,所以得到了比一般公众更高的回报。(这里的分析是也许不全面的,因为这不涉及本文主题,因此只作此简短分析。)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当前国内学者身处的环境,分析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在这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整体学术投入和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