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经济犯罪的概念

论经济犯罪的概念


范玉


【关键词】经济  犯罪  概念
【全文】
  
  “经济犯罪”一词早在1872年英国人希尔就是提出来了,但直到1989年美国犯罪学家苏遮兰提出“白领犯罪”之后,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我国法规当中正式出现“经济犯罪”一词是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犯罪的决定》,但是,在这个法规中经济犯罪被称为“经济领域中的犯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犯罪层出不穷,其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也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经济犯罪”概念,是立法、执法的基础,是我们研究经济犯罪规律的出发点。直到今天,法学界和执法部门对“经济犯罪”尚无一种明确的认识。对此,本文陈述一孔之见,与同仁共同研究。
  一、西方经济犯罪概念
  西方经济犯罪概念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以犯罪所侵害的客体为基点来确定。认为经济犯罪是滥用经济交易的信誉关系,违反经济规律,危害整体经济秩序的非法获利行为。
  第二.从经济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规范出发,认为经济犯罪所违反的是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一切法律规范及保护个人财产权利的刑法规范。
  第三、根据经济犯罪的主体来定义经济犯罪。例如,《牛津法律指南》将白领犯罪定义为“有良好地位,从事经营管理或其它专门职业的人所实施的与其职业有关的犯罪。”
  第四、把经济犯罪的行为方式作为定义的基础。如藤木秀雄指出:“经济犯罪是正常的经济往来场合上活动的人们,在履行职务时,为图自己或第三人的利益所犯的触犯刑法或其它罚则的行为。”
  上述观点对经济犯罪行为的认识有两个方面是可取的,一是经济犯罪是触犯调整社会经济活动各种规范的应受惩罚的行为;二是经济犯罪是危害整体经济利益的行为。但是,每一种观点又都存在各目的不足。
  第一,把经济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客体简单地视为对“信誉关系”的滥用,实际是把具体的客体当作了整体的客体,因为诚实信用原则,毕竟只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原则而不是全部原则。
  第二.把经济犯罪归纳为一种非法的经营活动同样是以点代面,以部分代整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营活动一般包括交换、消费等领域,而这些环节只不过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把经济犯罪归纳为“非法经济行为”,同样不能包括所有危害社会经济生活的犯罪行为。例如,从德国《第二次防止经济犯罪法案》中就不难看出经济犯罪远远不是“非法经济行为”所能概括的。该法案所规定的“伪造明显有证据价值的数据”一罪。虽然主要是因为银行票据、支付等业务中要经常从计算机中检索和处理数据,用来计算利息和兑换比率率等。且由于这些数据经过处理能对将采的决策产生影响,因而必须加以保护。但此罪要求的犯罪构成仅是伪造明显证据之价值的数据。它并不要求行为人是否有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其它经营活动的意图。那么,我们就不好把这种伪造当作“非法的经营活动”。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