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别了,总督

别了,总督


李道刚


【关键词】香港;公司;回归
【全文】
  别了,总督
   道刚/文
  在德国有一家中国餐馆,外文写作“Hong Kong”,国语却是写着“香江”.初看到,大惑不解。后才得知,香江就是香港.嘉庆年间,宝岛有一小溪淙淙流过,溪水香甜,因得名香江,入海处被称为香港,久而久之,宝岛也得此名。由莱茵河到香江,足以说明海外港人的思乡之情。
  “回归”前夕,受某公司的委托,去广州参加一个工业展览,往返都途经香港。亲眼看到了仰慕已久的“东方之珠”,了却了一桩心愿。香港全境包括本岛、九龙和新界,共1092平方公里,人口约630万。地方虽小,作用却很显赫。30年前,香港出现经济腾飞,被称作奇迹般的“香港现象”。我飞抵的时间是11月,一个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季节。之前从未到过那里,却因各种机缘与港人打过一些交道。在中国大陆或欧洲的香港人,谦恭的举止、温文尔雅的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波恩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的几位高级访问学者,工作勤奋,生活简朴,为人谦和,使人乐意相处。商界的几位朋友亦是如此。偶与香港某公司来德培训的蔡先生同住一楼。晚上常在一起闲谈。蔡先生热情,直爽,幽默,喜烹调,虽从事技术工作,却对时政很有兴趣,似与普通港人不同。因回去后将立即改换工作(“跳槽”在香港甚为普遍,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不是老板“炒”下属,就是下属“炒”老板,蔡先生属于后者),我们交谈颇为投机,特留下家庭住址,相约在港见面。到了香港,我因“公务在身”,行色勿忙,没能Call他,只好等待下次机会。以后又与我公司的几位香港职员同住。这几位港人都十分和蔼,性格温驯,反应机敏,乐于助人,使你觉得容易相处,合作愉快,但他们待人接物都十分谨慎,又会让你感到难以真正接近,像蔡先生那样爽朗的实属罕见。我想这大概既有文化也有历史的原因吧。我公司的香港职员David(每个香港人都有一个英文名字)曾与我共有一个冰箱。我将二分之一的地方腾出,他却始终把自己的食物放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多次劝说无效,只好作罢。一次,我买了几件家具,准备拼装,David赶来帮忙。我过去电台的领导,在波恩作特派记者,夫妇俩十分热情地用车将家具拉来。David听说是我的“上司”,又见我们如此融洽,脸上显出异常惊诧的神色,久久不能消失。
  我在法兰克福搭乘英航班机飞往伦敦转机。英航的管理刻板,机票不论旺季、淡季都一个价。11月已是初冬,我的行李因而厚重,坐的是business仓,行李受限制,幸而没有超重。伦敦机场戒备尤为森严,边防巡逻警荷枪实弹,着实令人有点毛骨悚然。尽管,在西方有关民主法治理念的讨论,已达成如下共识:武器、棍棒露于外,是对民众的一种挑畔,应尽力避免。但爱尔兰共和军的暗杀活动,使政府和警方已顾不得这许多了。机场重地自然是其攻击的主要目标,防范与盘查因而也特别严格。一位警察走过来,不置可否地称我刘先生,并很有礼貌地请我跟他走一趟。当我正在申辩,我不姓刘,也不认识什么“刘先生”的时候,真正的刘先生已被另一警察找到并带走。原来,刘先生是国内某商务代表团的领队,在随身行李中放了一把玩具手枪,或许是产品样品,也许是带回去给孩子玩的,登机前被查了出来,经一番解释和训戒,将此物移到分离件中,才算了事。机上的香港空中小姐,优雅干练的举止和悦耳的标准“国语”,使我内心油然生出到“家”的感觉。我不断请她们为我服务,目的是要和她们用“国语”交谈。在欧洲也常参加华人聚会,更有港澳台的中国人。中国人见到中国人按说并不稀奇,但不知怎的,机上气氛却如此不同。夜航时,饮料自助,并备有若干种中式夜宵,我无睡意,却有胃口,一口气吃了三份,引得值班的空姐时时投来诧异的目光。几年的西餐早已使我腻烦,我是在迫不急待地“咀嚼”中国文化啊!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